台风“桦加沙”直击珠海!珠海积水街道成河 居民称水深达一米!
创始人
2025-09-24 22:04:02
0

珠海积水街道成河 居民称水深达一米

  【珠海积水街道成河 居民称水深达一米】2025年9月24日清晨,超强台风“桦加沙”裹挟着狂风暴雨直扑广东沿海,珠海这座滨海城市瞬间陷入“水城”困境。从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到斗门礼堂周边道路,多处积水深度突破1米,部分区域甚至形成“河道”,车辆被淹、商铺关门、居民被困……这场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不仅考验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韧性,更让“逢雨必涝”的治理难题再次成为公众焦点。

  “水涨得太快了!早上8点开门时,积水刚到脚踝,不到半小时就淹到了膝盖。”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商户陈女士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望着被淹的店铺心急如焚。据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市场周边道路积水最深处达1米,停在路边的车辆仅10分钟就被淹没大半。由于市场已停业,具体损失暂无法统计,但商户们估算,仅冷藏设备损坏和货物浸泡的损失就可能超过百万元。

  类似的场景在斗门区井岸镇全球通休闲广场上演。现场视频显示,广场上仅有绿化部分露出水面,水位预计超过1.1米。周边商户王先生表示:“从上午10点开始积水,越涨越高,监控摄像头都被淹了,根本看不清里面情况。”而在斗门礼堂附近,积水淹没车轮,道路两旁的商铺纷纷关门避险,部分低洼店铺的卷帘门被洪水冲变形,店内一片狼藉。

  暴雨中,最揪心的是人员被困。上午9时,前山街道星桥街旧村因地势低洼,积水最深处达1.2米,多名老人和残障人士被困家中。珠海消防接到报警后,携带冲锋舟涉水救援。在现场,救援人员发现部分房屋铁门被洪水冲变形,只能破窗而入。“有一位独居老人瘫痪在床,水已经淹到床沿,我们用担架把他抬出来时,老人一直抓着我的手说‘谢谢’。”参与救援的消防员李强回忆道。

  截至24日17时,珠海消防共接报涉水救援警情47起,出动车辆82辆次、舟艇23艘次,营救被困群众126人。在香洲区湾仔街道,一名孕妇因家中积水无法出行,消防员用冲锋舟将她安全转移至医院;在金湾区三灶镇,一名儿童被困二楼阳台,消防员攀爬梯子将其救下……这些逆行的身影,成为暴雨中最温暖的风景。

  “2017年‘天鸽’台风后,我们投入23亿元改造排水系统,但这次暴雨仍暴露出三个短板。”珠海市三防办主任在24日晚的防汛会议上坦言。数据显示,珠海现有排水管网总长3800公里,但部分老城区管网设计标准仅为“1年一遇”暴雨(24小时降雨量35毫米),而此次3小时降雨量达120毫米,远超系统承载能力。

  更棘手的是,城市开发导致地面硬化率上升,雨水下渗减少,叠加台风引发的海水倒灌,形成“内涝+外潮”的双重夹击。在斗门区白蕉镇,沿海低洼地带的养殖场被海水淹没,渔民张大叔望着漂浮的鱼箱叹气:“这些鱼是全家一年的收入,现在全泡汤了。”珠海市水务局工程师解释:“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天文大潮叠加,导致海水倒灌,而老城区排水管网老化、泵站功率不足,积水无法及时排出。”

  暴雨不是偶然,而是气候变化的警示。气象专家指出,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近50年增强15%,珠海作为沿海城市,必须从“被动抗洪”转向“主动适应”。对此,珠海市市长黄志豪在防汛会议上强调:“我们要把每一次暴雨当作检验城市韧性的考试,既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更要强化‘人民至上’的理念。”

  根据规划,珠海计划未来三年投入50亿元实施“排水系统升级工程”:一是将排水标准提升至“5年一遇”甚至“10年一遇”;二是在低洼区建设可升降式防洪墙;三是利用海绵城市技术增加雨水渗透;四是完善极端天气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同时,全市将推广“社区应急响应队”模式,确保暴雨来临时“15分钟内有人救援、1小时内基本恢复通行”。

  暴雨中,除了政府的紧急响应,市民的互助与自救同样令人动容。在香洲区南屏镇,业主群自发组织志愿者队伍,帮助低楼层居民转移贵重物品;在拱北口岸地下巴士站,商户们用沙袋筑起临时防线,保护店铺免受浸泡;在斗门区井岸镇,一家便利店老板打开店门,为被困路人提供热水和充电服务。“大家都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便利店老板说。

  气象专家提醒,台风来临时应遵循“三不原则”:不冒险涉水、不靠近危险区域、不轻信谣言。具体而言,市民应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提前将车辆停放在地势高处;遇到积水路段时,应观察水深和水流速度,若积水超过轮胎一半或水流湍急,切勿强行通过;居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应提前准备沙袋、挡水板等防汛物资,并在必要时及时撤离。

  这场暴雨,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脆弱,也映照出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芒——消防员的逆行、业主的互助、商家的善意……这些瞬间告诉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或许渺小,但团结与担当,能让我们在风雨中站得更稳。

  珠海的“看海”模式,不该成为年年上演的剧本。唯有以更科学的规划筑牢防线,以更坚实的投入升级设施,以更温暖的治理凝聚人心,才能让这座滨海城市在暴雨中依然从容,让每一个居民在危难时感受到“家”的安全。毕竟,城市的韧性,不仅体现在钢筋水泥的坚固,更体现在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与守护。

  台风终将过去,但留给我们的思考不应消散。当极端天气成为新常态,唯有以科学规划、全民教育、全民行动,才能让城市在风雨中依然挺立,让生命在灾难面前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这,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文明的坚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