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被困深圳酒店72层 看到风雨逼近
【男子被困深圳酒店72层 看到风雨逼近】2025年9月24日中午12时30分,深圳罗湖区某超高层酒店内,一场由台风“桦加沙”引发的惊魂事件正在上演。因工作出差入住该酒店72层的张先生(化名),在台风登陆期间突遭电梯停运、玻璃幕墙震颤等险情,被困高空长达3小时。透过72层观景窗,他目睹海面灰色云雾如巨兽般裹挟着暴雨扑向城市,玻璃幕墙在狂风中发出令人牙酸的嗡鸣声,这一幕被其拍摄的现场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男子被困深圳酒店72层 看到风雨逼近#话题迅速冲上百度热搜榜首。
据深圳市气象台监测,台风“桦加沙”于24日上午10时在珠江口以东海域生成,其携带的强风与暴雨在正午时分直扑深圳沿海。张先生回忆,当日11时许,他正在72层行政酒廊与客户视频会议,突然发现窗外原本湛蓝的天空被灰黑色云层吞噬,雨滴如钢珠般砸向玻璃幕墙。“起初只是觉得风大,直到看见楼下街道的棕榈树被吹成90度,才意识到这次台风不简单。”
12时15分,酒店电梯系统突然全线停运。张先生试图步行下楼,却在安全通道内被物业人员拦下:“楼梯间通风口风速超过12级,人站不稳!”此时,整栋大楼的电力系统转入应急模式,走廊灯光昏暗,空调停转导致室内温度飙升至35℃。更令人心悸的是,72层观景窗外的玻璃幕墙开始高频震颤,部分接缝处甚至渗入雨水,在地面汇成细流。
被困期间,张先生用手机记录下震撼场景:从72层俯瞰,深圳湾大桥的钢索在狂风中扭成麻花状,海面掀起5米高的白头浪;罗湖区部分低矮建筑物的屋顶铁皮被掀飞,在空中划出银色弧线;而他所处的超高层建筑群则像孤岛般被风暴围困,玻璃幕墙反射着闪电的蓝光,宛如科幻电影中的末日场景。
下午15时,台风中心移出深圳主城区,电梯系统逐步恢复运行。张先生安全抵达大堂时,发现已有20余名住客在此聚集,其中不乏老人和儿童。“我们要求酒店出具安全说明,但工作人员只反复强调‘建筑符合抗风设计标准’。”住客李女士表示,其7岁女儿在避险期间因闷热出现中暑症状。
此次事件暴露出超高层建筑在极端天气下的脆弱性。公开资料显示,该酒店高318米,共75层,采用玻璃幕墙与钢框架结构。尽管设计时考虑了抗风性能,但台风“桦加沙”带来的瞬时风压仍达到2.2kN/㎡,接近设计极限值的90%。更值得关注的是,酒店应急预案中未明确超高层住客的垂直疏散方案,仅建议“原地避险”,而安全通道在强风下的安全性未经实战检验。
这并非深圳超高层建筑首次直面台风挑战。2024年10月,台风“山竹”过境时,福田区某600米地标大厦的玻璃幕墙被吹落30余块,砸中12辆路边车辆;2023年11月,瑞吉酒店96层电梯因制动系统故障致乘客7处骨折,暴露出超高速电梯的运维隐患。此次“桦加沙”台风期间,全市共有8栋超高层建筑报告幕墙渗水、电梯停运等问题,引发公众对“摩天大楼安全冗余度”的质疑。
“超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通常基于50年一遇的风速标准,但气候变化正在改写游戏规则。”专家指出,2020年以来,登陆广东的台风中,有4个强度突破历史极值,“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极端天气的概率分布模型”。
深圳市住建局回应称,将针对本次台风暴露的问题,于10月启动全市超高层建筑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核查幕墙锚固件、电梯制动系统及应急电源可靠性。而气象专家提醒,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风强度和路径不确定性增加,城市规划需在“高度”与“韧性”间寻找新平衡。
当夜幕降临,深圳的天际线重新亮起灯火。但72层那个被风雨围困的下午,将成为这座城市反思现代化代价的生动注脚——在追逐云端梦想的同时,如何为生命安全留出足够的冗余空间?这场台风给出的答案,或许比任何设计图纸都更具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