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多家餐厅租重卡停店门前
【广东多家餐厅租重卡停店门前】9月23日,超强台风“桦加沙”携17级狂风直扑广东沿海,一场关乎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防御战全面打响。在惠州巽寮湾、汕尾金町湾、深圳盐田海鲜市场等地,一场独特的“重卡防御战”成为街头焦点——数十家餐饮商户租用重型卡车首尾相连,在店门前筑起近3米高的“钢铁屏障”,用最朴素却最硬核的方式,为玻璃幕墙和店内设施撑起“保护伞”。“宁愿多花点钱,也不能让门店被台风毁了!”汕尾金町湾“海上渔民”海鲜餐厅老板林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广东沿海商户的心声。面对“桦加沙”的逼近,他提前两天租来12辆满载沙土的重型卡车,每辆车重逾10吨,沿门店外墙首尾相连排开,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仅租车和加固费用就花费2-3万元,但林先生认为这笔投入“物有所值”——2018年台风“山竹”中,他的餐厅因钢架大棚被掀翻、设备损毁,损失数十万元;2023年台风“苏拉”时,他首次尝试用卡车防御,成功保住门店。
类似场景在广东沿海多地上演。惠州巽寮湾餐饮一条街的30余家店铺中,超20家租用重卡或大型货车围护门面;深圳盐田海鲜市场的商户用6辆满载货物的货车围住玻璃钢鱼池,防止狂风掀翻养殖设备;珠海一家汽车美容店甚至找来6辆泥头车,绕店铺一周形成“环形防线”。据租赁公司透露,当地重卡租赁价格约400元/天/台,商户普遍租赁3-5天,对比玻璃幕墙破碎维修费超10万元、停业停产日均损失数万元的潜在风险,这笔防御投入被视为“最划算的保险”。
“重卡防御”并非简单堆砌车辆,商户们摸索出一套“三重加固法”:一是给卡车装满沙土、石块增重,部分车辆还额外绑定铁链固定;二是在车轮下垫上三角木楔,防止车辆滑动;三是同步搭配传统防御措施——门窗贴“米”字胶带防玻璃爆裂、屋顶压沙袋防掀翻、钢架结构焊接加固。汕尾一位从业10年的餐饮店主介绍:“2023年台风‘苏拉’时,隔壁店用了重卡挡门,玻璃一点没碎;我们店没设防,门窗全被吹坏了。从那以后大家都学聪明了。”
这种“土法”与科技手段的结合,体现了广东商户的务实与创新。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穿越“桦加沙”风眼获取的核心数据,为气象部门精准预测台风路径提供了支撑;而商户们根据风力变化动态调整卡车位置,甚至在卡车间填充防汛沙袋,则展现了基层防御的灵活性。正如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应急指挥中心强调的:“防御台风既要依靠科技力量,也要发动群众智慧,筑牢人民防线。”
“重卡防御”背后,是广东商户对“生命至上”理念的坚守。尽管台风期间全员撤离,但商户们仍提前转移店内贵重物品、加固设备,并留人值守确保防御措施到位。林先生在台风来临前,特意用白绳将屋顶固定,并在屋顶摆满防汛沙袋;惠州一家餐厅店主在卡车屏障外,还加装了可拆卸的金属防护网,防止杂物撞击玻璃。“钱可以再赚,但人命关天。”这位店主的话,道出了广东商人的朴素价值观。
当“桦加沙”的狂风裹挟着暴雨席卷而来,广东沿海的“重卡防线”如同一座座沉默的堡垒,守护着商户的心血与希望。这场“硬核”防御战,不仅是人与自然的较量,更是智慧与勇气的交响。它让我们看到,在灾难面前,科技的力量、政府的担当与民众的智慧如何紧密结合,共同筑起抵御风险的坚固堤坝。台风终将过去,但“重卡防御”中展现的团结、创新与担当,将成为广东应对未来挑战的宝贵财富。
一位网友留言:“广东人不怕台风,因为我们知道,风雨再大,也大不过人心齐的力量。”这或许是对这场“防御之战”最生动的注脚——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或许渺小,但智慧与勇气,永远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
“重卡防御”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广东全民防御台风的一个缩影。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全省转移安置群众超120万人,广州、深圳、珠海等12个城市实施“五停”措施,学校停课、工厂停工、交通停运;香港天文台与广东省气象局建立实时数据交换通道,联合发布台风预警;澳门海事及水务局与珠海海事部门协同调度船舶避风……从科技监测到联防联动,从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到全民参与防灾,广东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御体系。这场“重卡防御战”也折射出广东民营经济的韧性。近年来,受消费降级、成本攀升等因素影响,传统餐饮业面临严峻挑战,但广东商户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创新与担当令人动容。从聚福山莊通过短视频营销吸引年轻客群,到炳胜集团以多品牌矩阵覆盖全场景消费,再到如今“重卡防御”的集体智慧,广东餐饮人用行动诠释了“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