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9月24日电 超强台风桦加沙袭港,截至今早(24日)10时,33名市民在风暴期间受伤,于公立医院急症室接受诊治。同时,香港特区政府收到270宗塌树报告、1宗山泥倾泻报告,水浸报告亦收到12宗。香港每年平均受6次台风影响,但今年截至9月中旬,已有8场台风对港造成影响。对此,专家表示,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这种强台风正呈现增多趋势。未来的风暴料更强烈,并伴随更大量的降雨。
香港天文台前助理台长、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梁荣武今早在电台节目中表示,今日天文大潮加上风暴潮,可导致多地水浸。针对桦加沙袭港,他称外围眼壁“最大风最大雨”,香港刚好避开桦加沙外围风眼壁,故现时香港面对的风力“不是最厉害”。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昨日,桦加沙仍在香港东南面200至300公里,但其带来的涌浪很快便到达香港沿岸地区,时速达数十公里,比桦加沙20公里的时速更快到达岸边。关于海面涌浪,梁荣武认为可以形容是台风的“先头部队”。
今年华南地区包括香港在内,似乎遭遇异常频繁的台风吹袭,以香港为例,以往每年平均受6次台风影响,但今年截至9月中旬,已有8场台风对港造成影响。
据传媒报道,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气候科学家秋贞银教授分析指,大尺度气候模式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南海及周边地区热带气旋的频率有显著影响。一般而言,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香港的热带气旋季节延后开始,而拉尼娜现象则通常与香港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次数增加有关。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分别指赤道太平洋中部、东部表面海水变得异常温暖及寒冷,为两个相反的状态,继而影响世界各地的大气环流。
秋贞银表示,直到今年8月,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仍处于中性阶段,但近期观测显示,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面温度已降至接近或低于平均水平。这一降温趋势在9月初加剧,显示出向拉尼娜型态转变的迹象。
尽管全球暖化是否影响热带气旋的频率仍具争议,但专家普遍认为,未来的风暴将更强烈,并伴随更大量的降雨。
台风通常带来三种主要灾害,包括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香港独特的地理环境意味台风的影响会因其相对位置而有显著差异。若风暴距离超过500公里,居民可能因强烈下沉气流而看见晴朗天气。但随著台风迫近,风速会逐渐加快,并有强降雨带扫过地区。最危险的情况往往发生在台风移至香港以西时,此时,香港位于风暴的“危险半圆”内,这是风速加剧的区域,南风可能将高风暴潮推向海岸,对低洼地区构成特别威胁,居民应提高警觉。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近日亦发布文章称,桦加沙这一强度的台风平均每年都会出现一个左右(部分年份甚至不止一个),只是靠近中国的情况相对较少。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这种强台风正呈现增多趋势。
此外,美国民间研究组织“气候中心”2024年11月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热带气旋因海水变暖而吸取到更多能量,会导致风速加快加强。大气变暖也会增强其储存水气的能力,导致更强降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