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1秒就撞 我肯定不惯着他” 中国军人用血性守护国家主权尊严!
创始人
2025-09-24 00:02:26
0

“晚1秒就撞 我肯定不惯着他”

  【“晚1秒就撞 我肯定不惯着他”】9月23日,一段时长仅11秒的短视频如惊雷般引爆社交平台。画面中,一架中国战机与外军机在东海空域上演惊心动魄的“空中贴面舞”——两机翼尖间距不足5米,我军飞行员在千钧一发之际以近乎垂直爬升的动作逼退对方,并留下掷地有声的喊话:“晚1秒就撞,我肯定不惯着他!”这段由央视军事频道发布的视频,单日播放量突破3亿次,微博话题#这声怒吼听得热血沸腾#阅读量超8.2亿,网友盛赞这是“中国军人的硬核浪漫”。“当时外机已进入我战机尾流区,操纵性急剧下降。”军事专家指出,这种“贴身缠斗”是典型的心理战,外方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我方退让。但视频中清晰记录下惊天逆转:我军飞行员在千分之一秒内完成“急跃升+大角度盘旋”组合动作,战机如利剑般刺破云层,外机因失去目标不得不仓皇撤离。

  事件发生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一架外军战机以低空突防方式逼近我国领空,我军歼-20双机编队立即升空拦截。当两机距离缩短至200米时,外机突然压坡度试图从我方机腹下方穿越,这一危险动作将双方翼尖距离压缩至极限——仅剩5米,相当于两辆高速行驶的汽车车头几乎相触。

  “这不是炫技,是生死关头的本能反应。”曾参与东海巡航的王牌飞行员透露,歼-20的电传飞控系统虽能辅助完成高难度动作,但瞬时过载超过9G的极限操作,仍需飞行员用钢铁意志克服大脑缺血、视网膜暂时失明等生理反应。视频中那句带着东北口音的喊话,成为今日最燃网络热词,网友“铁血丹心”的评论获赞百万:“这才是真正的‘霸道总裁’,用实力告诉世界:中国领土,寸土不让!”

  同日,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飞行员王灵的讲述更令人震撼。在南海某海域,他驾驶直-19武装侦察直升机与外军机对峙时,双方距离一度压缩至10米——这个距离下,双方飞行员甚至能透过防弹玻璃看清彼此的面部表情。“他算准我们会躲,但我偏要钉在这里。”王灵紧握操纵杆的双手稳如磐石,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

  在这场“空中拼刺刀”的较量中,直-19配备的毫米波雷达系统以每秒万次的频率扫描空域,其独有的直升机空战模式可在0.3秒内完成4个空中威胁目标的轨迹预测与导弹引导分配。当外军机试图利用云层掩护逃逸时,王灵创造性地采用“穿云设伏”战术,提前计算云层运动轨迹,在300米高度建立拦截阵位。外军机一头扎进预设“陷阱”,因担心失速风险被迫转向,最终狼狈逃窜。

  “现代空战,飞行员要在9G过载下1秒处理20条信息。”王灵的底气来自每日12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在模拟舱内,他经历过上百次“10米碰撞预警”特训;在抗眩晕训练中,他能保持清醒完成8个连续滚转动作。这支2017年才由炮兵部队转型为陆航旅的队伍,平均年龄仅28岁,却已创新研发“直升机反直升机战术”,在2024年中俄联合军演中成功“击落”模拟敌方武装直升机。

  这两起事件背后,是中国军队现代化作战体系的集中展现。当王灵的直-19与外军机对峙时,后方北斗卫星正以0.1米的精度实时定位,歼-20隐形战机在500公里外待机支援,052D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监控着整个海域。“空海一体”的作战网络让任何挑衅行为都变得透明。

  军事专家杜文龙分析,歼-20采用的DSI进气道、菱形机头等隐形设计,使其在远距离空战中占据先机;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和头盔瞄准具,则让飞行员具备“所见即所射”的超视距作战能力。“外机选择近距离挑衅,恰恰说明他们无法在体系对抗中占优,只能用这种危险动作碰运气。”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海空军共应对外军挑衅217次,较去年同期下降34%。这一数据变化背后,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战略威慑效应。当歼-35舰载机开始量产,当076型两栖攻击舰形成战斗力,当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实现“一周一射”,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能力已今非昔比。

  这场空中对峙引发的全民热议,早已超越军事范畴。在抖音平台,话题#你身边有哪些“晚1秒就出事”的瞬间#收获2.3亿次播放:济南车主马先生在斑马线前因公交司机提醒,避免“鬼探头”撞到儿童;无锡交警范勇贫与铁骑队员王晨宏果断破窗,救出突发脑梗的司机;甚至有网友翻出1988年北京地铁前门站惨案——一名女军人被推下站台,所幸司机紧急制动避免悲剧。

  “这些故事都在证明:安全从来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无数人用‘不惯着’的勇气争取来的。”社会学家周晓虹指出,从军人到警察,从司机到行人,每个岗位上的“晚1秒”坚守,都在构筑社会安全的基石。“当14亿人都在为1秒钟的正义较真时,这个国家就拥有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种精神传承在人民空军历史上早有先例。1951年,志愿军飞行员蒋道平在清川江上空与美军F-86战机群展开激战,其驾驶的米格-15在燃油耗尽的情况下,仍用机翼撞落敌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罕见的“空中肉搏”案例。军事评论员宋忠平指出:“从抗美援朝的‘米格走廊’到如今的东海空域,中国飞行员始终保持着‘宁可血洒蓝天,不让寸土受辱’的战斗精神。”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回望,王灵与外军机的10米对峙,恰似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从当年“万国牌”装备的艰难抗争,到如今“20家族”列装形成的战略优势;从传统陆军主导的作战模式,到陆海空天电网一体化作战体系的构建,中国军人用热血与智慧书写着强军兴军的时代答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