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申科:波兰这么做对中国不友好
【卢卡申科:波兰这么做对中国不友好】当地时间9月22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与一位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了会谈,卢卡申科认为,波兰近期的举动对中国不友好,是一种政治行为,但他相信“中国可以轻松应对这个问题”。2025年9月12日,波兰政府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以"国家安全受到不可控威胁"这一模糊且笼统的理由,未提前向国际社会或相关国家发布任何预警,突然对外宣布将无限期关闭与白俄罗斯接壤的库库里基、科兹洛维奇等全部6个边境口岸。这一突如其来的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中欧贸易运输领域引发了强烈震荡。当时,中欧班列运输网络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数百列货运列车穿梭其中,承担着亚欧之间大量的货物运输任务。然而,波兰的这一决定让这些列车瞬间陷入了困境,被迫滞留。其中,仅在白俄罗斯境内的布鲁兹吉口岸,就积压了超过120列满载货物的列车。这些列车像一条条僵卧的钢铁巨龙,将口岸堵得水泄不通,使得整个亚欧铁路货运通道陷入了事实性的瘫痪状态,货物无法按时运输,贸易往来受到严重阻碍。
波兰通道在中欧班列运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欧班列进入欧盟市场最主要的陆路门户。据统计,该通道承载着中欧贸易85% - 90%的铁路货运量。如此高的占比,足以说明其在中欧贸易中的关键作用。而此次波兰边境的突然关闭,无疑给中欧贸易带来了沉重打击。根据欧洲铁路货运协会最新评估报告显示,此次边境关闭直接导致约300列满载货物的班列受阻。这些货物可不普通,其中包含了5G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高纯度多晶硅光伏组件等高附加值货物。这些货物对运输时效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一旦滞留,后果不堪设想。
滞留货物所带来的损失是多方面的。每日产生的仓储费用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违约赔偿也让相关企业苦不堪言,运输时效的延误更是导致许多企业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中欧班列综合物流成本上涨逾15%,部分电子产品运输成本甚至出现23%的激增。这对于本就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随后举行的白俄 - 波兰边境危机磋商会议上,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态度明确,言辞犀利。他直言不讳地表示:"白俄罗斯既非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也未从中获取任何利益。"他特别指出,波兰此举并非表面上的安全防范那么简单,实质是"在特定国家授意下,通过制造人为障碍来重构欧亚运输版图"。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贸易秩序和地区稳定。同时,卢卡申科强调白方将采取包括开辟临时转运通道在内的必要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此次边境危机对中欧供应链的冲击,保障贸易的顺利进行。
卢卡申科还提到,近期媒体的一些暗示和猜测,称其访白关乎白波关系及边境关闭问题,这很可能是波兰不友好的政治举动。他分析认为,此次边境危机看似因俄白军演而起,实则背后有着深层的地缘政治博弈。卢卡申科称波兰此举“针对中国”,并郑重承诺“中国需要时白俄靠得住”,这一表态不仅凸显了东欧局势的复杂性,也展现了中白合作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战略韧性。
波兰关闭边境口岸的时机确实耐人寻味。9月12日,俄白联合军演启动当日,波兰便迫不及待地宣布关闭所有通往白俄罗斯的公路、铁路口岸,给出的理由是“防范无人机渗透和移民威胁”。然而,当军演结束后,波兰却仍以“安全评估未完成”为由,拒绝重开口岸。这种“超长待机”的封锁措施,显然不是简单的安全防范所能解释的,暴露了波兰的双重动机。
首先,波兰近年积极充当北约东翼的“急先锋”,其外交政策与美国对华战略高度协同。2025年初,波兰就曾以“安全审查”为由拖延中欧班列通关,给中欧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而此次封关行动,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更被视为对华施压的升级版。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态支持波兰,声称“将协助保卫波兰安全”,这种表态无疑是在给波兰撑腰打气。与此同时,英国皇家空军“台风”战机也同步进驻波兰领空,这种军事与外交的联动,进一步凸显了波兰行动背后的北约影子,也让此次边境危机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其次,破坏中欧合作的“经济战”手段。中欧班列已成为中欧贸易的“生命线”,2025年占中欧货运量的近30%,其中70%的中转任务依赖波兰口岸。波兰试图通过“卡脖子”迫使中国在俄乌冲突等问题上选边站队,同时为国内企业争取更多对华贸易优势。欧盟供应链监测中心警告,此次封关可能导致中欧贸易损失超300亿欧元,德国汽车、法国奢侈品等依赖班列的企业已出现库存危机。
面对波兰的挑衅,卢卡申科的表态堪称“一针见血”。他在会见中方代表时直言:“这是波兰不友好的政治举措,与经济无关。中国这样的大国能轻易应对,而白俄罗斯永远是中国在欧洲最可靠的朋友。”这一承诺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
白俄罗斯迅速协调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开辟三条绕过波兰的新路线:
北极航线:宁波舟山港至欧洲的“中欧北极快航”首航成功,18天直达欧洲,比传统线路缩短22天;
铁海联运:经俄罗斯圣彼得堡转驳欧洲的班次增至每周2-3班,西安至汉堡快线订舱价稳定在7500美元/标箱;
南通道加密:武汉班列延伸至布达佩斯,义乌开通圣彼得堡-汉堡新线,形成“北冰洋+中亚+黑海”的多维网络。
中白“巨石”工业园在此次危机中成为“压舱石”。该园区已吸引150家高科技企业入驻,从物流枢纽转型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2025年,中白贸易额同比增长40%,其中工业园贡献率超60%。卢卡申科坦言:“没有一个经济部门不依赖中国合作,这是白俄罗斯摆脱对俄欧单一依赖的关键。”
中白联合反恐演习常态化举行,白俄罗斯向中国开放空军基地用于北斗系统校准,双方还签署了《数字经济安全合作备忘录》。这种深度协作,使白俄罗斯成为中国在东欧的“战略支点”。正如卢卡申科所说:“与某些国家用炸弹和制裁‘引入民主’不同,中国展现的是尊重与共赢的发展模式。”
这场危机折射出国际关系的三个真理,首先,波兰因过度依赖欧盟补贴和美国安全保护,沦为地缘博弈的“棋子”;而白俄罗斯通过深化对华合作,将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其次,中国未因短期损失而妥协,反而通过多元化布局提升供应链韧性,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与某些国家的“短视施压”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中白关系历经美西方制裁、俄乌冲突等考验,却在危机中愈发紧密。卢卡申科的承诺与中国的实际行动,共同诠释了“朋友是拿来共患难的”这一朴素真理。
波兰的封关行动,最终成为中欧物流体系升级的催化剂。当300列滞留班列重新启程时,它们驶向的不仅是欧洲市场,更是一个多极化、去中心化的新世界。卢卡申科的力挺与中国的从容应对,共同书写了21世纪大国合作的典范——在风浪中坚守原则,在危机中创造机遇,用行动证明:真正的伙伴,从不说空话,只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