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万翡翠标错价按26.8万卖出
【268万翡翠标错价按26.8万卖出】近日,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对一起因珠宝直播间标价错误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作出一审宣判,认定商家因重大误解可撤销网络购物合同,但需赔偿消费者因违约产生的实际损失共计超50万元。这起持续两年多的纠纷,源于一场因“少输一个零”引发的商业风波。2023年3月31日,广东四会某珠宝直播间内,一场“七位数价格”的翡翠吊坠拍卖引发关注。据店主杨某陈述,为制造悬念引流,她未提前向老顾客周某告知具体价格,仅在直播中强调该吊坠“价值七位数”。然而,直播间助理在操作时误将原价268万元的翡翠吊坠标价为26.8万元(少输一个“0”),被累计消费超百万元的老顾客周某当即下单支付。发现价格错误后,杨某随即邀请周某进入单独直播间沟通,但未明确说明标价失误原因。4月2日,杨某公开道歉并寄送价值两万多元的檀香摆件试图和解,但被周某拒收。周某坚持要求商家按订单发货,并表示已将该吊坠以更高价格转卖给第三方陆某,若无法交付将面临巨额索赔。2024年10月,周某因与杨某父女之间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正式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明确要求杨某父女赔偿其经济损失共计152万余元,并附加相应的利息。此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双方就合同效力及赔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法律辩论。
经过近一年的审理,终于在2025年8月11日,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宣判。法院在详细审查了双方提交的证据和辩论意见后认为,店家在下单后仅三天便主张存在重大误解,并据此起诉要求撤销合同,这一行为结合周某后续转卖商品的价格远高于其购买价的事实,符合法律上关于重大误解的认定情形,因此法院支持了撤销该网络购物合同的请求。
同时,法院也指出,由于商家在标价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这一过错直接导致了周某在与第三方陆某的交易中违约,因此商家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经过细致的核算,法院认定周某因此遭受的损失包括定金、利息、律师费以及预期利益损失等,各项费用总计高达490523.61元,并需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利息,累计金额超过50万元。
杨某称,涉事助理已离职,翡翠吊坠已被原货主卖掉,她怀疑周某转卖合同系补签或伪造,已提起上诉。周某婉拒了采访。
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石,在网络交易中更是如此。对于商家而言,诚信意味着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包括价格、质量、产地等关键要素。此次事件中,店主杨某为直播留悬念和引流,未提前告知老顾客周某真实价格,仅以“七位数价格”模糊介绍,这种行为本身就违背了诚信原则。而助理将原价268万元的翡翠吊坠误标为26.8万元,虽属操作失误,但反映出商家在价格管理上的漏洞。商家作为交易的一方,有责任确保价格等信息的准确无误,这是对消费者最基本的尊重和负责。若商家为追求流量和利益,在价格等关键信息上打“擦边球”,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也会破坏整个网络交易市场的诚信环境。
消费者在交易中也应秉持诚信原则。周某作为累计消费超百万的老顾客,在发现商品价格异常低廉时,本应保持理性,与商家进一步核实价格等信息。然而,他直接下单支付,并在事后以已签合同转卖吊坠为由,拒绝商家撤销合同的请求,甚至在法院判决商家因重大误解可撤销合同后,仍坚持索赔。这种行为有违诚信道德,虽然从法律角度他有权维护自身权益,但从道德层面看,他利用商家的失误谋取不正当利益,破坏了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
法律,是维护网络交易秩序的保障。在此次事件中,法院的判决为类似纠纷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法院审理认为,店家下单后三天就主张重大误解并起诉撤销合同,结合周某转卖价格远高于购买价,符合重大误解情形,支持撤销网络购物合同。这一判决体现了法律对重大误解这一法定撤销事由的认定,保护了商家在因自身失误导致合同订立时的合法权益。同时,法院也判定商家因标价错误导致周某对他人违约,需承担赔偿责任,这又保障了消费者的合理损失能够得到弥补。法律的公正裁决,为网络交易中的双方划定了明确的权利和义务边界,让交易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然而,法律并非万能,在面对复杂的网络交易纠纷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商家怀疑周某转卖合同系补签或伪造,但目前缺乏确凿证据,这反映出在证据收集和认定方面存在困难。此外,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和快速性,使得一些交易行为难以追溯和监管,给法律的执行带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