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弹琴:以色列的最大麻烦来了 深陷多重危机,中东格局生变!
创始人
2025-09-23 13:04:39
0

牛弹琴:以色列的最大麻烦来了

  【牛弹琴:以色列的最大麻烦来了】2025年9月,中东局势风云突变。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戈兰高地视察时宣称“历史性胜利”仅数月后,这个被美国视为“中东堡垒”的国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孤立与战略困境。从英国首相府到安卡拉总统府,从阿布扎比王宫到布鲁塞尔欧盟总部,针对以色列的谴责声浪此起彼伏,一场由军事冒险主义引发的外交地震正在重塑中东地缘政治版图。9月18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契克斯别墅与到访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爆发激烈争执。这场被《卫报》称为“二战后英美最严重政策分歧”的会晤中,斯塔默明确表示:“若以色列不在9月联合国大会前采取实质性行动结束加沙人道危机,英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一表态直接冲击美国主导的中东政策框架,更让以色列陷入两难——其驻伦敦大使馆紧急发布的声明中,“震惊”与“失望”等词汇罕见出现。更令内塔尼亚胡寝食难安的是阿拉伯世界的集体反制。阿联酋外交部9月17日向以色列发出正式照会,明确警告“吞并约旦河西岸将触发外交关系降级”。作为2020年《亚伯拉罕协议》的关键签约方,阿联酋的立场转变具有标志性意义。知情人士透露,阿布扎比已禁止以色列防务企业参加11月迪拜航展,这是自协议签署以来首次出现此类制裁措施。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表态则更具火药味。9月18日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会谈后,埃尔多安在总统府新闻发布会上直指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构成“种族灭绝新阶段”,并宣布土耳其将在联合国安理会动用否决权阻止任何偏袒以色列的决议。这种强硬姿态与2023年10月以军袭击联合国维和部队事件形成呼应——当时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曾愤怒谴责:“这是对国际社会底线的践踏!”

  军事层面的现实更令以色列战略界陷入恐慌。在加沙战场,尽管以军宣称“已消灭60%哈马斯武装”,但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数据显示,过去两周仍有127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通过地道网络渗透回北部地区。更严峻的是黎巴嫩方向,真主党武装9月20日使用伊朗提供的“法塔赫-110”导弹袭击海法港,造成以色列最大外贸枢纽瘫痪12小时——这是该组织首次突破以军“铁穹”防御系统。

  叙利亚战线的突变更出乎意料。当以色列坦克于6月冲入戈兰高地缓冲区时,内塔尼亚胡宣称“消除边境威胁”,但如今这些占领区正成为消耗战的新火药桶。叙利亚过渡政府国防部9月21日声明显示,反对派武装已接收土耳其提供的TB-2无人机,并在库奈特拉省击落两架以军“赫尔墨斯”侦察机。这种非对称作战能力,让以军传统优势面临严峻挑战。

  最致命的打击来自国际舆论场。9月15日加沙地带汗尤尼斯医院袭击事件中,美国ABC新闻摄像师穆斯·塔哈和英国路透社记者侯塞姆·马斯里的遇难,引发西方媒体集体反戈。美联社社长加洛韦在声明中直言:“当摄像机成为攻击目标,新闻自由就死了。”《纽约时报》头版评论更尖锐指出:“以色列正在用精确制导炸弹摧毁自己的道德制高点。”

  德国总理朔尔茨6月15日的爆料,或许揭示了以色列困境的深层根源。这位西方领导人在闭门会议中坦言:“以色列在替西方执行最肮脏的任务,从暗杀伊朗科学家到轰炸核设施,但当代价来临,盟友们只会转身离去。”这种“工具化”定位在2025年显现出致命副作用——当以色列试图将战火引向伊朗核设施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紧急划清界限:“这是以色列的单边行动。”

  历史正在重演令人不安的循环。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期间,以色列曾因袭击联合国观察站导致包括中国军官杜照宇在内的4人遇难,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如今,从纳赛尔医院到联合国维和部队营地,历史教训似乎并未被汲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9月20日警告:“当军事行动超越所有红线,和平就成为最奢侈的幻想。”

  以色列的困境本质上是战略定位的悖论。其安全焦虑驱动的军事扩张,正在制造更多敌人;对领土的执着追求,反而导致生存空间的压缩。这种恶性循环在约旦河西岸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内塔尼亚胡9月11日签署“E1区”定居点建设计划,但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随即宣布,将把定居点问题纳入对以色列的战争罪调查范围。

  更严峻的是代际认知的撕裂。特拉维夫大学9月民调显示,63%的以色列青年认为“国家正走向灾难”,这一比例较2023年翻倍。当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加沙儿童在废墟中寻找玩具的画面,当国际法庭的传票不断送达国防部大楼,这个建立在“安全神话”上的国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

  站在2025年的深秋回望,以色列的困境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中东权力结构的深刻变迁。当阿联酋开始重新评估与以色列的军事合作,当土耳其借助无人机技术重塑地区影响力,当伊朗通过“抵抗之弧”构建战略纵深,单极霸权时代已悄然落幕。

  联合国将于9月22日召开的巴勒斯坦问题高级别会议,或许将成为历史转折的见证。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前表态具有象征意义:“我们不能再让21世纪的中东,重复20世纪的悲剧。”当193个会员国的代表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世界期待的不仅是停火协议,更是一个摒弃零和思维、尊重多元共生的新秩序。对于以色列而言,真正的安全从来不在戈兰高地的高炮阵地,也不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围墙。当国际社会用战争罪调查替代外交斡旋,当盟友的支持逐渐转化为道德审判,这个在动荡中诞生、在冲突中成长的国家,或许该重新思考:暴力能否真正带来和平?历史早已给出答案——唯有放下傲慢与偏见,在“两国方案”框架下寻求共存,才能打破“以暴制暴”的死亡循环,让橄榄枝在哭墙与圆顶清真寺之间重新生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