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英国首相会谈座椅余温犹在,英国与加拿大、澳大利已同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这显然有别于美国目前对巴以冲突所持立场。此前,法国总理马克龙对以色列不顾国际社会舆论,一意孤行加重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时就警告雷坦内亚,法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没等法国表态,英国连带加澳两国抢了个沙发。
最近在美国社交媒体上流传一则视频。视频中一女性飞行人员,因得知此次飞行执行任务是一架飞往以色列援助军火或物质航班而拒绝登机,并随即被逮捕。这位女性飞行人员是一名有色人种,在遭逮捕时谴责以色列屠杀加沙平民。
巴以冲突接近两年整。2023年10月7日藏在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分子突然向以色列一方发射多枚火箭,导致绝大多数是平民的1200名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由此开始本轮冲突。至今近两年整。后来以色列采取了一次又一次的过度报复,至今已造成加沙地带近40000人伤命,80000万人受伤,其中72%为妇女儿童。在巴勒斯坦西岸也有超过460名人死亡。以色列方面除首日遭袭伤亡人数外,冲突中以色列国防军超过700人阵亡。据以方统计有近20000名哈马斯成员死亡。
在美国的加持下,以色列先后对伊朗进行空中打击,最后以美国一次大规模空袭结束了以伊的隔空打击战。前不久,以色列列对可能藏有哈马斯组织高层人员的卡塔尔进行有克制的打击,后怯于激怒整个阿拉伯世界而收手。
那么为什么英加澳以及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有别于美国的立场和态度呢?
第一是地缘的原因。巴以冲突恶化,殃及池鱼的扩散效益,欧洲要早早承受于美国,难民潮首当其冲的是欧洲。
第二是分散了俄乌冲突的焦点。与俄乌冲突相比较,巴以冲突的攸关度要低得多。在俄乌问题上,特朗普给出了无数个不同类型的“最后期限”,欧洲对特朗普基本没有了信心。最近俄罗斯的战斗机进入波兰境内,这又是一次试探特朗普在北约的底线。特朗普浑然不觉。欧洲不敢公开谴责特朗普不过甚至是出卖欧洲利益,不愿公开在言论上激怒特朗普,实际采取的政策或行动,已经不在有期待。
第三是美国大的财阀和华尔街巨头,多为犹太裔,掌握了美国大半个命运。华尔街操弄著白宫这只木偶,不管显性政府还是被阴谋论化的“深层国家”美国的路数没有改变。相反欧洲随著近几十年大量中东移民,英国、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穆斯林社群日益扩大。英国的伦敦市长都是穆斯林了。政府对这些穆斯林社群在朝野和舆论的影响力不敢小觑,并成为中东政策的参考尺度。这是内部因数。国际上担心遭阿拉伯国家联合反对。因乌克兰问题,俄罗斯石油不能买了,不能再因巴以问题让阿拉伯的石油断了供应。欧洲能源危机,谁也扛不住。
第四是特朗普的内外政策,为欧洲执政的上层精英所鄙视。欧洲皇室里传承下来的政治行为准则,与相对粗鲁的西部牛仔美国有很大不同点是,更愿意在法律或公理框架中寻求妥协。美国自恃一雄独大,常以地缘安全和美国国家利益为由,常采取单边行动。在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更是变化无常。不跟特朗普肯定不行,跟得太紧,一不小心会被带入坑中,被迅速抽身的特朗普反过来去讥笑。欧洲要从自身利益、价值观去作独立判断与行动,已成为欧洲领导人的共识。
英加澳承认巴勒斯坦国一表态,欧洲很快跟进。这样做除了上述原因,更重要一点,是在巴勒斯坦内部孤立哈马斯极端派。有利于巴勒斯坦其他派别力量最大限度与国际社会合作,尽早解决巴以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