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老人等公交被拒载 司机被开除
【背篓老人等公交被拒载 司机被开除】近日,重庆万盛区一位拄着拐杖、背着背篓的老人等公交被拒载事件,经网络发酵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看似是一起孤立的事件,实则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公交服务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为我们探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刻启示。近日,有网友在网络平台反映,重庆万盛区一名拄着拐杖、背着背篓的老人等公交车时,驾驶员没等老人上车就开了车,引发关注。监控视频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那根磨得发亮的木拐杖,颤颤巍巍地坐在超市门口的台阶上,目光不时望向公交车驶来的方向,耐心地等待着那班能带他回家的公交车。旁边一家五金店的商户瞧见老人腿脚不太灵便,长时间坐在硬邦邦的台阶上肯定不舒服,便赶忙从店里搬来一张有些旧但还算结实的椅子,轻声对老人说:“大爷,您坐这椅子上歇会儿,比台阶上舒服。”老人见状,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微微点了点头,先将背上那个装着些杂物的背篓小心地放在旁边的长板凳上,然后才缓缓坐下。过了一会儿,公交车缓缓驶来,老人听到声音,急忙起身,打算背上背篓准备上车,可还没等他来得及把背篓背到背上,公交车司机可能没注意到老人的动作,便发动引擎驶离了站台。旁边有一名红色衣服的大娘也在呼喊公交车,但驾驶员没有停车举动。
该视频在网络平台发布后,引发关注。有网友在评论区反映事发于9月17日9时3分,涉事公交车为116路公交车,网友们认为公交公司应加强管理。
记者从重庆12345热线了解到,经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调查,2025年9月17日9时3分左右在关坝开明宾馆附近公交站一老年人乘坐116路公交车驾驶员拒载行为属实。
万盛经开区交通运输局已按《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相关法规条款对该车驾驶员进行行政处罚,同时企业按照内部管理规定对该车驾驶员进行开除处理,“我局也对企业进行约谈,并将督促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培训,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公共服务,核心在于“服务”二字,其本质是为民众提供便利、舒适、贴心的帮助。然而,在此次事件中,公交司机面对腿脚不便、背着背篓的老人,未等老人上车便发动车辆驶离,这种冷漠的行为,严重背离了公共服务的初衷。老人拄着拐杖,行动本就不便,旁边商户都看在眼里,主动搬来椅子让老人休息,这体现了社会的善意与温暖。但公交司机却对老人的困境视而不见,在老人尚未上车、旁边人呼喊的情况下,依然决然地开车离开,这种行为无疑给老人带来了身体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伤害。公共服务本应是民众在困难时刻的依靠,而此次拒载事件却让民众感受到了冷漠与无情,暴露出公共服务在温度方面的严重缺失。
事件发生后,虽然相关部门迅速介入,对涉事司机进行了行政处罚和开除处理,并对企业进行了约谈,要求加强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培训,但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公交公司在日常监管和员工培训方面的担当不足。公交公司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有责任确保每一位司机都能遵守服务规范,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然而,从此次事件可以看出,公交公司在司机日常行为监管上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司机的不当行为。同时,在员工培训方面,也缺乏对服务意识、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深入教育,导致司机在面对特殊乘客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责任心。监管与培训是保障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公交公司在这两方面的不足,凸显了其在公共服务担当上的欠缺。
此次背篓老人拒载事件,为我们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敲响了警钟。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公共服务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公共服务机构进行考核评价,激励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公交公司等公共服务提供者要强化自身管理,加强员工培训,不仅要注重业务技能的提升,更要注重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的培养,让每一位员工都能真正理解公共服务的内涵,以热情、耐心的态度为民众服务。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对优质服务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共同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背篓老人拒载事件虽小,却反映出公共服务领域的大问题。公共服务关乎民生福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我们应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深刻反思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让公共服务多些温度与担当,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服务,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