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9月21日电 20日,2025复旦首席经济学家香港论坛暨香港城市大学商业领袖论坛上,首场圆桌讨论以“人工智慧赋能:创新与未来趋势”为主题隆重举行。圆桌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廖芳莉主持,汇聚了来自学界与业界的多位嘉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钊,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总经理廖志荣,腾讯天籁实验室主任商世东,OpenCertHub主席湛家扬,香港物联网商会会长庄毅坚。
在这场围绕人工智慧的思想碰撞中,嘉宾们聚焦大模型的进步与落地、湾区的机遇与角色,以及人工智慧带来的深层次综合影响展开深入探讨。大模型技术的跃迁与产业落地路径,已经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展现出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人工智慧在个人、组织、社会与国际层面也正在带来系统性的改变。
主办方提供
技术扩散:大模型如何走向场景落地
腾讯天籁实验室主任商世东认为,大模型已带来人工智慧的范式跃迁,其影响在腾讯会议等场景中尤为显著。过去会议价值往往在会后流失,而在大模型与AI Agent加持下,会议实现了从会前资料聚合、会中即时提炼,到会后结构化沉淀的全链路重构,成为组织的协作中枢。
他强调,腾讯推动的是“好用的AI”。这一理念通过统一大模型底座、场景化优化和流程插槽设计,广泛应用于微信、游戏、广告、文档等业务。核心目标不是炫技,而是让用户在关键环节真切感到“更快、更准、更省心”,并确保组织长期稳定运行。
如果说商世东强调的是“AI如何重构场景”,那么廖志荣则把目光投向“如何算好应用的经济账”。他指出,AI应用的核心是成本与效益的平衡。中国年轻化、数位化程度高的企业能够较快释放AI价值,而传统企业往往缺乏应用路径。因此,企业必须以自身业务痛点为导向,探索务实的AI方案。
他举例,在贵州隧道监测专案中,大模型方案虽提升了识别精度,但成本极高,最终另一家采用“演算法+清洁机制”的企业以更低成本解决了同样问题。在部分地方专案中,分层使用“小模型+大模型”同样带来了性价比优势。他总结说,大模型并非越大越好,行业落地的关键在于找到最优解,而不是盲目追逐规模。
香港物联网商会会长庄毅坚则把话题引向物理世界。他指出,大模型和AI Agent解决了资讯空间中的问题,但真正赋能经济还需要进入现实场景。他提出“世界模型”的概念,认为AI必须结合感知、语言和行动能力,推动机器人从工厂走向家庭与服务业。“AI不仅要有头脑,更要有手和脚。”他认为,香港凭借连接国际与内地的双重优势,能够在标准制定、跨境合作与应用推广中扮演重要角色。
湾区内外:AI时代机遇与挑战
如果产业和物理层面的探索为AI奠定了落地基础,那么在区域与制度层面,香港的角色则显得尤为关键。湛家扬指出,香港在人工智慧生态中拥有独特优势。与内地相比,香港在制度环境、国际化背景和变革管理能力方面更具特色,使其能够成为连接国际与内地的桥梁。他强调,香港企业在推动“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上尤为擅长,能在复杂组织与跨境体系中发挥独特价值。他进一步指出,未来最稀缺的人才不是单一的技术专家,而是既懂行业规则、又能理解技术语言的复合型人才。
大模型的突破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与经济变革。从个人到组织,从社会到国家,再到国际格局,人工智慧的综合性影响正逐步显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钊指出,这一轮人工智慧浪潮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冲击的是中高技能群体的常规认知任务。研究显示,AI能在短期内显著提升效率,但长期过度依赖会导致“认知债务”:个人逐渐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过度自信地高估自己的水准。因此,AI的使用应当是互动式的学习过程,而非完全交托。
在组织层面,他进一步强调,AI的引入也带来效率与创造力之间的张力。如果研发或创意部门过度依赖AI,虽然个体效率提升,但整体创造力和多样性可能下降,企业必须在效率提升与保持创新活力之间找到平衡。
在社会层面,陈钊指出,未来的不平等将更多表现为高技能群体之间因AI素养差异而拉大的差距。这意味著提升全民的AI素养与应用能力,将成为社会治理的新重点。
面对这一挑战,商世东回应称,大模型正从“判别”走向“生成”,下一阶段的关键是交互深化与“Agent化”(即面向任务的智能体形态)。个人端体验领先,而企业端更强调合规与稳定。未来,能否熟练使用AI将成为新的分化点,组织也需保持创造力多样性,避免效率提升带来的趋同。
同时,AI还将对政府治理提出新挑战。随著AI渗透到教育、医疗、公共管理等领域,如何建立可信、透明的治理体系,避免AI加剧社会不平等,成为政策制定者必须直面的课题。
在国际层面,廖志荣特别强调了AI的扩散路径差异:美国通过行动计划力图抢占全球标准制定权,欧盟则强调监管与可信性,中国则展现出快速规模化应用的优势。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路径也各有差异:在数位化程度高、资本雄厚的行业,AI渗透速度更快;而在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如工业制造和航空航太,AI仍停留在局部应用阶段。
他指出,AI的扩散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全球标准与规则竞争的重要战场。香港与大湾区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同时接触内地市场与国际标准,这使其有望在全球AI治理和标准竞争中发挥桥梁作用。
当前,人工智慧的发展仍处于关键阶段,从技术扩散如何进一步走向多场景落地仍是挑战。大模型的技术突破和产业落地正在深刻重塑经济与社会,而AI的综合影响已远超技术本身,涉及个人认知、组织治理、社会公平与全球格局。
本次圆桌嘉宾的观点共同指向,未来的AI发展不能仅依赖技术突破,而需要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与人文关怀的共同支撑。同时,企业家精神与区域合作同样是推动AI落地的关键动力。凭借制度优势与国际视野,香港与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慧生态中不可或缺的战略高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