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屠海鸣:从《破·地狱》票房大收看港片前景
创始人
2024-11-19 15:20:47
0

最近,一部香港电影的火爆程度超出人们预期,出现了久违的影院人潮。这部票房势如破竹的电影是英皇出品的《破·地狱》,由陈茂贤执导,黄子华、许冠文、卫诗雅等主演,于11月14日在港上映后,连创9项纪录:香港电影开画日最高票房、香港电影开画日最高入场人次、香港电影最高开画日累积票房、香港电影开画日最多场次、香港电影单日最高入场人次、2024中西片开画日最高票房、2024中西片开画日最高入场人次、2024中西片单日最高票房、2024中西片单日最高入场人次。

此前火爆的《九龙城寨之围城》曾经创下3天破千万港元的纪录,这部电影上映3天票房收入1900万港元,超越《九龙城寨之围城》。《破·地狱》不仅在香港火爆,还吸引了内地许多观众南下香港观影,并成为今年冲击多个电影奖项的热门影片。

香港电影在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时代后,已经沉寂多年,近来,随著《破·地狱》、《焚城》等一批影片的火爆,令人重新点燃对香港电影的热情和憧憬。

心灵共鸣的秘诀

《破·地狱》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疫情肆虐,百业萧条,生意难做,婚礼策划师道生被迫改行成为一名葬礼经纪人,在与喃呒师傅(从事道教法事的神职人员)文哥合作中,两个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在文哥眼里,道生是个外行,不屑一顾。后来,道生用“超度活人”的理念打动了文哥,使文哥认识到自己与女儿文玥多年来的隔阂,是由于自己的“执念”所致,终于冲破“执念”,走出自我。

《破·地狱》为何会炙手可热、异军突起?影片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死的理解、对逝者的尊重。“香港殡葬文化”、“原生家庭”、女性反抗“父权社会”等元素在这部电影里融合,讲述了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有以下几个亮点:

其一,冷门领域。殡葬业是一个敏感的行业,也是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太关注的行业,过往的影视剧很少涉足。但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不少人的亲人朋友不幸离世,令人不得不走进殡仪馆,与这个行业有了近距离接触。同时,亲人离去,但音容笑貌犹在,怎么也忘不了,这也触发了许多人对生与死的思考。应该说,这个“情绪点”早就埋伏在那里了,等待艺术家去触发。

其二,思想深度。随著故事徐徐展开,矛盾冲突接连不断,思想观念碰撞凸显,电影引导人们思考许多问题:为什么要超度亡者?如何看待生死?活人是否也需要超度?......思考的深度到了这一步,《破·地狱》就不仅是死者历经的九层地狱,还有生者自己的“执念”所设置的“地狱”。而“破地狱”也不仅是冲破死者的九层地狱,还指生者也要冲破自己的“思想地狱”。

其三,香港印记。“破地狱”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地狱”的用意是带领亡灵从地狱脱离出来,让他们灵魂安息。在《破·地狱》影片中,喃呒师父随著锣鼓声响起,挥动火剑,跳“超度之舞”;以红磡为背景的场景,再现港人熟悉的街巷,还有那些再熟悉不过的普通市民的身影,让无数观众感到,这是专为自己“订制”的一部影片。

香港电影需要“找魂”

香港曾有“东方好莱坞”之称,但随著时间的推移,港片的“套路化”日益严重,人们对港片的印象是:“差不多的演员、差不多的桥段、差不多的爆炸镜头”;要么“打打杀杀”,要么“嘻嘻哈哈”,缺少鲜明个性和厚重感,香港电影业逐渐萎缩。

《破·地狱》《九龙城寨之围城》等一批影片票房大收,这令人看到,香港电影业不缺少出色演员,也不缺少一流制作,缺的是“灵魂”。香港电影要振兴,需要在“找魂”上用力。

其一,开掘思想深度。凡是经典之作,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触及无数人的灵魂。早年间,香港的影视制作采取工业流水线的方式进行,有的甚至没有现成的剧本,一边拍摄、一边创作,“快餐式”的制作曾获得了一定市场。但现在的发展环境不同了,在娱乐方式多样、影视作品泛滥的情况下,每一部电影都应按经典标准打造,多关注那些很少有人关注的话题,多思考那些别人没有思考到位的问题,剧本有思想深度,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其二,体现香港特色。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香港的许多街巷风情,不仅令香港市民感到亲切,也令许多来过香港的内地人、外国人难忘。自从开埠以来,香港这块土地上发生过许许多多的生动故事,这些故事都需要用不同年代的香港场景来呈现,香港电影应该多多挖掘细节,呈现经典场景。

其三,把握好个性与共。香港只有750万人口,观众总量小,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能上千万已属“巅峰级”。过往,成龙、洪金宝、刘德华等一大批香港明星走红,主要是依托内地和海外的庞大市场。现在,香港电影业要振兴,同样需要瞄准香港之外的大市场。这就需要在“个性”与“共性”之间拿捏好。所谓“个性”,就是须有香港的独特元素;所谓“共性”,就是讲述的故事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都会遇到的,能够产生共鸣、激发共情。

“电影+旅游”潜力大

在今年国庆“五一”“十一”内地两个长假期间,旧油麻地警署成了内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许多影迷说,那里是《古惑仔》、《无间道》等警匪片里常常出现的场景;庙街也是影迷趋之若鹜的地方,那里是《食神》的取景地;此外,还有拍摄《龙的传人》《喜剧之王》的都爹利街等地,都是内地游客体验电影场景的地方。

“跟著港片游香港”——这是内地客来港旅游的一种新玩法。由此可见,香港的经典电影给人留下了多么深的印象!

这一现象启发我们,香港要振兴电影业,需要有“跨界思维”,不能“就电影论电影”,应该以“电影+旅游”的眼光重新审视电影业的发展。观众观看了一部好电影,然后产生到电影取景地一游的想法。那么,就电影制作而言,可以先制作电影,后炒红旅游地;也可以先打造旅游地,后制作电影。总之,线上线下必须互动起来。

其实,香港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街区知名度并不高,也缺少旅游配套服务,电影界和旅游界联手,相信可以产生更多创意。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提出“香港无处不旅游”的理念后,在香港各界引起很大反响。夏主任所说的“无处不旅游”,既包括旅游场景的打造,也包括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给香港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带来深刻启示。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专章阐述:“促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多元经济”,其中提及“『创意智优计划』将培育更多具产业化潜力的文创项目,加强跨界别合作,引进市场资源,助业界开拓商机”“打造文化区成为必到文创旅游地标 —— 推出更多特色体验活动”。这些思路和举措都非常好,应该尽快付诸实施。

观察《破·地狱》的“破圈”现象,既要向内挖掘,打造精品;又要视野开阔,促进电影业与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寻求突破。

香港电影曾经创造辉煌,形成了许多优势;如今,面对沧海桑田、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只要我们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找到可行路径,港片还是大有机会重振旗鼓、东山再起的。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屠海鸣)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