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战机亮相长春航展
【“白帝”战机亮相长春航展】2025年9月19日,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内人潮涌动。一架银白色流线型战机模型矗立在展馆中央,22米长的机身泛着金属冷光,鸭嘴形机头与外倾斜双垂尾的设计充满未来感。当观众得知这架名为“白帝”的空天战机仅是科幻IP“南天门计划”中的虚构装备时,惊叹声反而更热烈——“这分明是六代机的预演!”“中国航空工业的想象力,正在改写未来战争规则!”
这架重达12吨的实体模型,源自中航环球文化构建的“南天门计划”宇宙。该计划以“航空报国”为内核,虚构了人类与外星文明对抗的宏大叙事,涵盖空天母舰“鸾鸟”、无人机“玄女”、机甲“承影”等装备。白帝作为其中的明星战机,被设定为可在大气层内以4.8马赫超音速飞行、太空轨道突破32.91马赫的“跨维度杀手”,甚至具备离子武器挂载与全自主作战能力。
尽管官方明确标注“无发动机、无武器系统”,但模型细节处处暗藏玄机:
气动设计:鸭嘴形机头借鉴歼-20降阻技术,外倾斜双垂尾优化隐身性能,尾部下反角结构模拟航天器再入控制;
智能座舱:屏显界面与操作逻辑高度还原现代战机,观众可体验“跨介质飞行控制”的科幻设定;
材料工艺:机身接缝处清晰可见3D打印纹路,碳纤维增强树脂蒙皮暗示现实中的高温耐受需求。
“这不是道具,是技术路线沙盘!”专家指着模型尾部的脉冲发动机喷口分析,“中国正在攻关的组合动力引擎,目标正是实现大气层内外自由变轨——白帝的设定,恰恰是技术攻关的具象化表达。”
开展首日,白帝战机座舱内排起长队。10岁的王浩宇在父亲陪同下戴上VR眼镜,模拟操控战机穿越电离层:“原来未来空战要在太空打!”他的父亲感慨:“比起抽象的‘变循环发动机’概念,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孩子瞬间理解了中国航空的野心。”
这种“硬核浪漫”正成为航展新趋势。净月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数据显示,2024年时空旅程人工智能科研体验馆接待研学人数超4万人次,其中70%青少年因“南天门计划”对航空产生兴趣。中航环球文化负责人透露:“白帝模型的气动设计已应用于某型高超音速验证机,它的存在让‘深空防御’从口号变为可触摸的未来。”
而在国际舆论场,白帝模型引发更复杂解读。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撰文称:“这些模型不经意间流露了中国对未来空战的想象——从高超音速突防到AI集群作战,许多设定正与美军六代机研发趋势重合。”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则直言:“当中国用科幻IP包装技术预研,既规避了现实博弈的敏感性,又向全球人才释放了明确信号:这里有你参与塑造未来的机会。”
尽管白帝战机尚无试飞记录,但其技术映射已引发行业震动。中科院院士包为民曾坦言:“涡轮-火箭联合循环引擎的模态转换仍是世界级难题。”
“这比任何宣传片都有效。”在白帝模型前驻足半小时的清华大学博士生陈航说,“当科幻里的‘脉冲粒子炮’与实验室的激光反导项目产生关联,你会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正在见证星辰大海的起点。”
白帝模型引发的讨论,早已超越航展本身。对比美国1980年代“星球大战计划”通过虚构项目牵引GPS、隐形战机等技术突破,中国“南天门计划”的独特性在于:
虚实共生:虚构叙事降低技术敏感度,同时为现实装备提供“概念验证场”;
生态构建:从小说、漫画到VR游戏、主题场馆,形成文化-科技-人才的闭环生态;
代际传承:用科幻激发青少年兴趣,解决军工行业“人才断层”痛点。
“当别人的科幻片还在拯救地球,我们的孩子已在设计守卫星辰的战舰。”网友的评论获得10万点赞。这种集体情绪的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自信——正如歼-20总师杨伟所言:“未来战争什么样,我们说了算!”
离开白帝模型展区时,一群小学生正围着“承影”战术机甲欢呼。这个高5.2米、配备激光速射炮的科幻装备,其现实原型已在中俄联合反恐演习中亮相。或许正如航展主题“看见未来,超越未来”所暗示的:今天的科幻模型,终将成为明天的战场利器。
从长春航展到文昌发射场,从白帝战机到“天宫”空间站,中国正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硬核浪漫”——既脚踏实地攻克组合动力引擎、量子导航等技术难关,又仰望星空用科幻构建技术想象共同体。当西方仍在争论“白帝是否六代机”时,中国航空人已用行动给出答案:
真正的未来,从不等待质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