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关家中半年死亡因被疑非亲生
【男童关家中半年死亡因被疑非亲生】9月19日消息,山东“山东男童被关家中半年致死案”,因父亲李某甲怀疑儿子非亲生,竟将孩子囚禁半年活活饿死,甚至提前预约火化车!这起案件最初仅以“过失致死”立案,倘若没有检察技术抽丝剥茧、层层穿透迷雾、探寻真相,那罪恶深重的恶魔几乎就要逃脱法律的制裁。父亲李某甲的行径何其冷酷,作案手段又是那般隐蔽,而其造成的后果更是惨烈至极,这一切无不引发社会对儿童保护体系进行深刻且深度的拷问与反思。9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检察技术支持刑事检察技术性证据审查的典型案例,其中详细披露了这起“李某甲故意杀人案”的办案细节。受害者小李出生于2012年5月23日,2016年4月,其父母离异。年幼的小李一直跟随祖父老李生活,直至2020年起,才开始与父亲李某甲单独共同生活。从2022年10月开始,李某甲便阻止小李上学和外出,并拒绝他人与小李见面。2023年4月26日,一桩令人痛心的案件浮出水面——小李被发现死于家中。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调查,并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对嫌疑人李某甲立案侦查。面对警方的指控,李某甲坚决否认自己犯有罪行,其辩护人也提出异议,认为小李可能本身就患有自身疾病或潜在性疾病,其死亡结果不能完全归责于李某甲。
在案件调查初期,小李的初次死因鉴定意见显示,其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导致重度肝脂肪变性等病症,进而引发肝衰竭和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最终不幸离世。然而,这一鉴定结果并未让案件尘埃落定。经山东三级检察技术部门法医联合审查,发现原鉴定存在诸多问题:鉴定过程中未对胆囊进行提取检验,尸体检验不够全面细致,未对皮下出血损伤的作用进行充分论证,以及饮食不规律的推定缺乏严谨性等。
鉴于原鉴定存在诸多疑点,相关部门遂决定启动重新鉴定程序。经过更为深入和细致的鉴定,新鉴定结果认定小李的死因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重度肝脂肪变性,进而引发多器官衰竭。同时,鉴定还揭示小李体表存在新旧损伤,但胆囊并无病变,这一发现暗示其生前可能遭受了长期的虐待。
案发后,李某甲称手机损坏,侦查人员恢复后,检察技术人员发现其案发前两日及当日拨打火化车司机电话,司机证实李某甲称有人快去世需预约车辆,案发当天又称人已去世下午用车,时间与小李死亡吻合,证明李某甲明知被害人生命垂危。
侦查中,侦查人员获案发前一天傍晚老李探望李某甲家的监控视频,但因无法拍摄屋内且声音模糊,未作重要证据。
检察技术人员对音视频进行清晰化和降噪处理,复原了大部分对话内容。证实李某甲因怀疑小李非其亲生,拒绝老李探望,称“小李已两月未进食、无法行走,就要饿死小李”。当老李提出接走小李时,李某甲称要“一拳打死小李”。该证据还原了李某甲阻止施救行为并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的主观故意。
2024年7月13日,被告人李某甲因犯故意杀人罪,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案件最初的立案定性,反映出司法实践中对儿童权益保护重视程度的不足。公安机关最初仅以“过失致死”立案,若非检察技术层层穿透真相,恶魔几乎逃脱制裁。这表明在面对复杂的虐童案件时,司法机关在初步判断和证据收集阶段可能存在疏忽,对虐童行为的严重性和主观恶性的认识不够深刻。儿童作为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遭受侵害时往往难以有效表达和反抗。因此,司法机关在处理涉及儿童的案件时,应秉持更加谨慎、严格的态度,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处境,确保每一个侵害儿童权益的犯罪行为都能得到应有的惩处。
儿童保护体系的漏洞在这起案件中也暴露无遗。从家庭层面来看,李某甲能够长期虐待孩子而不受有效干预,反映出家庭内部监督机制的缺失。社区、学校等基层组织在儿童保护方面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虐童行为。此外,社会救助体系在面对此类紧急情况时,也未能迅速响应,为受虐儿童提供及时的保护和救助。儿童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然而,目前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还不够顺畅,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在儿童保护工作中存在诸多空白和薄弱环节。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起案件中,检察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重新鉴定死因、恢复手机数据、清晰化处理音视频等手段,检察技术人员成功还原了案件真相,揭示了李某甲的主观故意,为案件的公正审判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充分体现了科技在司法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也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办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在儿童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儿童保护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的虐童风险。
“李某甲故意杀人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严惩虐童恶魔,是对受害儿童的公正交代,也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有力维护。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儿童权益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完善儿童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虐童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在儿童保护中的责任,建立健全儿童保护长效机制。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