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召回116887辆SU7电动汽车 智能汽车狂飙下的安全警钟!
创始人
2025-09-20 01:01:42
0

小米召回116887辆SU7电动汽车

  【小米召回116887辆SU7电动汽车】近日,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涉及XMA7000MBEVR2、XMA7000MBEVR5及BJ7000MBEVR2三款车型。这是小米汽车史上规模最大的召回事件,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单次召回数量之最,折射出智能汽车时代技术迭代与安全底线的激烈碰撞。此次召回并非小米首次直面质量危机。2025年1月,小米曾因智能泊车系统授时同步异常召回30931辆SU7标准版,当时事故源于云端服务偶发故障导致雷达“失明”,255起剐蹭案例敲响警钟。而此次召回范围扩大至11.6万辆,核心问题直指L2级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场景下,系统对障碍物识别、预警及处置存在不足,若驾驶员未及时接管,碰撞风险将显著增加。

  “这相当于给每辆车的‘大脑’做开颅手术。”有人指出,辅助驾驶系统需处理海量实时数据,任何算法漏洞或传感器误判都可能酿成悲剧。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高速公路辅助驾驶事故中,37%与系统极端场景应对失效有关,而小米SU7的召回规模,暴露出智能汽车在复杂路况下的技术短板。

  回望2024年3月SU7上市时,雷军以“50万以内最好开的轿车”为口号,凭借2.78秒破百的性能、800公里续航及“全场景智能”标签,首月订单突破5万辆。然而,光环背后隐患早已埋下:质量争议:2025年1月,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的《新能源中大型车质量排行》中,SU7因“断轴门”“爆燃事故”及“碳纤维前舱盖功能争议”垫底,与小米宣称的“质量引以为傲”形成强烈反差;售后困境:杭州车主刘女士车辆抛锚后,通过车载SOS呼叫救援,1.5小时无人响应;部分车主吐槽“修车排队半个月起”,售后体系承压;信任崩塌:社交平台上“SU7故障维权群”激增至50余个,集体投诉迫使小米推出“终身质保+万元代金券”补偿方案,但资本市场已用脚投票——小米汽车股价年内暴跌32%,市值蒸发超800亿港元。

  “当‘为发烧而生’变成‘为故障而生’,消费者凭什么继续买单?”车主李先生的质问,道出了市场对跨界造车者的信任危机。

  小米的困境并非个例。2025年1月,特斯拉因行车电脑主板故障召回超120万辆Model 3/Y;3月,理想汽车因增程器控制软件缺陷召回8.3万辆L7/L8/L9。智能汽车行业正陷入“技术迭代越快,安全隐患越多”的怪圈。

  “问题根源在于造车逻辑的错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分析,传统车企遵循“安全-质量-性能”的研发顺序,而部分新势力为抢占市场,采取“性能-营销-安全”的倒置策略。小米SU7上市前虽进行大量路测,但业内人士透露:“为抢2024年交付窗口,测试周期被压缩30%,极端场景覆盖不足。”

  更值得警惕的是,智能汽车的数据安全与算法透明度问题。此次召回中,小米虽通过OTA升级修复漏洞,但“云端服务偶发故障”的具体成因、数据存储位置及算法决策逻辑仍属商业机密。消费者权益组织呼吁:“当汽车变成‘四个轮子的手机’,监管必须穿透技术黑箱,建立强制性的安全审计制度。”

  面对危机,小米的应对措施展现出技术企业的典型路径:快速响应:9月19日公告发布后,小米同步推送OTA升级包,并承诺“升级后车辆将通过双重冗余设计强化极端场景识别能力”;透明沟通:开设“召回进度查询专区”,车主可实时查看车辆升级状态;补偿升级:除免费升级外,为受影响车主提供每年2000度超充额度(价值约2400元),试图以长期利益绑定用户。

  然而,真正的信任重建需更深刻的变革。雷军在内部信中坦言:“我们将投入50亿元升级产线,建立覆盖-40℃至70℃的极端环境测试实验室,并引入航空级冗余设计标准。”这或许预示着,小米正从“互联网速度”转向“汽车质量”。

  小米召回事件为行业敲响警钟。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45%,但召回率同比激增127%,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扩张速度严重失衡。”他呼吁,应建立智能汽车“准入-生产-售后”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包括:强制要求辅助驾驶系统通过100万公里真实路测;建立算法变更备案制度,禁止车企通过OTA“先斩后奏”;将数据安全纳入召回标准,明确车企对用户数据的保管责任。

  当小米SU7的车主们收到OTA升级提示时,他们升级的不仅是软件,更是一个行业的安全共识。在智能汽车狂飙突进的今天,唯有将用户生命置于技术创新之前,才能避免“速度与激情”沦为“速度与悲剧”。这或许是小米11.6万辆召回事件,留给中国汽车工业最深刻的启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