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84帅飞行员成航展“人形打卡点”
【1米84帅飞行员成航展“人形打卡点”】近日,空警-500A预警机亮相长春航空展。现场一名1米84的帅气飞行员成“人形打卡点”,当观众喊出“帅”时,他的嘴角不受控制地微微上扬,漾出一抹难以掩饰的喜悦。据现场拍摄的视频清晰显示,身着制服的机长身姿挺拔地站在空警-500A预警机前,他隔着金属栏杆,与围聚在一旁热情高涨的市民们合影留念。机长戴着时尚的墨镜,面容虽稍显严肃,却难掩英气。当听到市民们纷纷发出真诚的夸赞声时,他轻轻点头回应,而那原本紧抿的嘴角,终究还是忍不住上扬起来。传统航展中,预警机、歼击机等装备是绝对主角,观众关注的是技术参数与作战性能。而此次空警-500A机长以“人形打卡点”的姿态走红,标志着空军形象传播的范式转变——从“物”的展示转向“人”的共鸣。这位机长并非孤例。2024年珠海航展上,陆军首批女飞行员徐枫灿因驾驶直-20的飒爽英姿成为“顶流”,其微博话题阅读量超5亿,网友直呼“这才是该追的星”。徐枫灿的走红逻辑与长春航展机长如出一辙:通过个体故事消解军事领域的严肃性,用“青春感”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徐枫灿从12万考生中脱颖而出、以满分成绩毕业、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让公众看到飞行员不仅是“天空卫士”,更是与自己同龄的奋斗者。这种“去神秘化”的传播策略,使空军形象从“国家机器”的符号化存在,转变为可感可亲的“人”的集合。
在短视频与社交媒体主导的传播生态中,“颜值”已成为吸引公众注意力的第一触点。长春航展机长的1米84身高、挺拔身姿,徐枫灿的甜美笑容与制服反差,均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视觉审美逻辑”。但“颜值”仅是敲门砖,真正让这些形象破圈的,是背后的专业实力与精神内核。徐枫灿首次单飞时成为陆军首个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驾驶直-20时克服高原气流完成课目;长春机长所在的空警-500A预警机,其数字有源相控阵雷达可同时跟踪100个目标,对隐身战机探测距离超180公里。这些细节通过航展解说、媒体报道被挖掘后,公众的关注点从“外表”自然延伸至“内里”——对“颜值”的追捧,最终转化为对空军实力的认同。正如网友评论:“帅的是脸庞,更是保家卫国的担当。”
长春航展上,机长与市民的互动充满细节:摘墨镜、点头、微笑,这些动作打破了传统军事传播中“单向输出”的壁垒,构建起“展示-反馈-再展示”的闭环。市民的夸赞、合影请求,本质是对空军形象的“投票”;而飞行员的亲和回应,则是对公众期待的积极反馈。这种互动在徐枫灿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她在航展担任解说员时,不仅介绍装备性能,还分享训练趣事与成长心得,甚至与观众玩起“直-20知识问答”。这种“去说教化”的传播方式,让军事知识从教科书走向生活场景。数据显示,2024年珠海航展期间,涉及徐枫灿的短视频播放量占航展总播放量的12%,其微博超话中,60%的帖子讨论“如何成为飞行员”,公众对空军的关注从“围观”升级为“参与”。
单个飞行员的走红是偶然,但“又美又飒”成为空军形象标签则是必然。这背后是空军对文化传播的战略布局:通过选拔高颜值、高学历、高能力的“三高”人才,打造新一代空军偶像;借助航展、两会等平台,让飞行员从幕后走向台前;联合媒体挖掘个体故事,形成“现象级”传播效应。这种策略的成效已显现。2025年招飞报名人数较2020年增长210%,其中女性报考者占比从3%升至15%。徐枫灿在人大会议上“以青春守护山河”的发言,长春机长听到夸赞时“嘴角上扬”的瞬间,共同构建起“专业、亲和、担当”的新时代空军文化。当公众开始用“帅气”“可爱”形容飞行员,用“想去航展打卡”表达对空军的向往时,国防教育的目标已悄然实现。
从空警-500A的雷达阵列到飞行员的制服笑容,中国空军正在用“硬科技”与“软传播”的双重叙事,重塑公众认知。当“追星”追的是保家卫国的战士,当“打卡”打的是国之重器,这种破圈传播便超越了娱乐范畴,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青年报国志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更多“徐枫灿”“长春机长”的出现,中国空军的形象必将更加立体、鲜活、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