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84帅飞行员成航展“人形打卡点”
【1米84帅飞行员成航展“人形打卡点”】近日,空警-500A预警机亮相长春航空展。现场一名1米84的帅气飞行员成“人形打卡点”,当观众喊出“帅”时,他的嘴角不受控制地微微上扬。据现场视频显示,身着制服的机长身姿挺拔地站在空警-500A预警机前,他隔着金属栏杆,与围聚在一旁热情高涨的市民们合影留念。机长戴着墨镜,面容虽稍显严肃,却难掩英气。当航展现场此起彼伏的赞叹声如潮水般涌来,市民们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着对机长的钦佩时,他微微颔首致意,原本因专注而紧抿的嘴角,此刻已悄然舒展成温润的弧度,连眉梢都染上了几分暖意。在传统航展的叙事框架里,预警机的雷达穹顶与歼击机的流线型机翼永远占据着视觉中心,观众们手持参数手册,热烈讨论着最大航程与载弹量这些硬核指标。而此次长春航展上,空警-500A机长却以意外的姿态成为焦点——当观众们排着长队与他合影留念,当社交媒体上"最帅机长"的话题持续发酵,这场由"物"到"人"的传播变革已悄然完成。
这种转变并非孤例。2024年珠海航展上,陆军首批女飞行员徐枫灿的亮相堪称现象级事件。这位驾驶直-20直升机完成特技表演的95后飞行员,在展馆穹顶的射灯下划出优雅弧线时,观众席爆发的掌声经久不息。其微博话题#徐枫灿驾机首秀#阅读量突破5.2亿次,评论区里"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的留言获得十万点赞。从航展现场到虚拟空间,徐枫灿的走红轨迹与长春航展机长形成奇妙呼应:当她摘下头盔露出利落短发,当特写镜头捕捉到她执行任务时专注的神情,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正在消解公众对军事领域的刻板认知。
深究这种传播范式的革新,关键在于"人设"的重构。徐枫灿的成长轨迹本身就是部励志大片:从12万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陆军航空兵学院学员,以全优成绩完成所有考核科目,再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尽责。这些经历通过短视频、访谈节目等多元载体传播时,公众看到的不仅是翱翔天际的"天空卫士",更是与自己同龄的奋斗者——她会为通过考核加练到深夜,也会在休假日和父母视频聊天,这些鲜活细节让"军人"这个抽象符号具象化为有血有肉的个体。当空军形象从展板上冰冷的参数说明,转变为可感知的温度传递,这种"去神秘化"的传播策略,正悄然重塑着新时代军民关系的情感纽带。
在短视频与社交媒体主导的传播生态中,“颜值”已成为吸引公众注意力的第一触点。长春航展机长的1米84身高、挺拔身姿,徐枫灿的甜美笑容与制服反差,均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视觉审美逻辑”。但“颜值”仅是敲门砖,真正让这些形象破圈的,是背后的专业实力与精神内核。徐枫灿首次单飞时成为陆军首个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驾驶直-20时克服高原气流完成课目;长春机长所在的空警-500A预警机,其数字有源相控阵雷达可同时跟踪100个目标,对隐身战机探测距离超180公里。这些细节通过航展解说、媒体报道被挖掘后,公众的关注点从“外表”自然延伸至“内里”——对“颜值”的追捧,最终转化为对空军实力的认同。正如网友评论:“帅的是脸庞,更是保家卫国的担当。”
长春航展上,机长与市民的互动充满细节:摘墨镜、点头、微笑,这些动作打破了传统军事传播中“单向输出”的壁垒,构建起“展示-反馈-再展示”的闭环。市民的夸赞、合影请求,本质是对空军形象的“投票”;而飞行员的亲和回应,则是对公众期待的积极反馈。这种互动在徐枫灿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她在航展担任解说员时,不仅介绍装备性能,还分享训练趣事与成长心得,甚至与观众玩起“直-20知识问答”。这种“去说教化”的传播方式,让军事知识从教科书走向生活场景。数据显示,2024年珠海航展期间,涉及徐枫灿的短视频播放量占航展总播放量的12%,其微博超话中,60%的帖子讨论“如何成为飞行员”,公众对空军的关注从“围观”升级为“参与”。
单个飞行员的走红是偶然,但“又美又飒”成为空军形象标签则是必然。这背后是空军文化传播战略布局:选“三高”人才打造偶像,借航展等平台让飞行员走到台前,联合媒体挖掘个体故事。成效显现,2025年招飞报名人数较2020年增210%,女性占比升至15%。徐枫灿发言、长春机长瞬间构建新时代空军文化,国防教育目标悄然实现。
从空警-500A的雷达阵列到飞行员的制服笑容,中国空军正在用“硬科技”与“软传播”的双重叙事,重塑公众认知。当“追星”追的是保家卫国的战士,当“打卡”打的是国之重器,这种破圈传播便超越了娱乐范畴,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青年报国志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更多“徐枫灿”“长春机长”的出现,中国空军的形象必将更加立体、鲜活、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