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孚电池就争议广告语致歉
【南孚电池就争议广告语致歉】2025年9月18日,国内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南孚电池就一则引发广泛争议的高铁广告公开致歉,并宣布已全面撤除相关内容。这则刊登在高铁座椅背后小桌板上的广告语——“好喜欢和我的领导一起出差,堪比南孚电池,耐力持久超长续航,上车开始聊工作,下车还能接着聊,一点都!不!累!”——因将职场场景与电池性能强行关联,且措辞暧昧引发网友热议。从9月16日广告首次曝光,到18日企业紧急撤稿,这场持续三天的舆论风波,不仅暴露了品牌营销的边界问题,更引发公众对“职场文化被消费主义异化”的深层反思!
9月16日,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高铁座椅背后的南孚电池广告,画面中醒目的黄色背景上,黑色大字写着:“好喜欢和我的领导一起出差,堪比南孚电池,耐力持久超长续航……”下方配文“上车聊工作,下车接着聊,一点都不累”,并强调“南孚电池,一节更比六节强”。
广告一出,舆论迅速分化。部分网友以调侃态度转发,称“南孚小编精神状态超前”“这广告是懂职场黑话的”;但更多人感到不适,质疑广告将“被迫加班”“无效社交”等职场痛点包装成“快乐体验”,甚至有网友直指:“这是把打工人当‘职场牛马’来调侃吗?”“南孚电池想定义‘快乐出差’,但谁真的喜欢和领导24小时绑定?”
面对质疑,南孚官方账号在评论区回应称“这句理解要加个狗头”,试图以网络梗淡化争议,却进一步激怒网友:“用狗头就能掩盖广告的低俗内核?”“企业连基本的职场尊重都做不到吗?”
9月16日,经视直播记者率先致电南孚全国统一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已将情况反馈市场部核实”;17日,南孚回应媒体称“市场部正在评估广告语是否适合继续宣传”,但未明确表态;直至18日,随着舆论持续发酵,南孚终于发布正式致歉声明:“近日,我司高铁广告由于考虑不周,引发争议,对此造成的误解深表歉意。目前已安排全部撤除存在争议的内容,未来将提高传播严谨性。”
从“评估”到“致歉撤稿”,南孚的24小时态度转变,折射出品牌在流量焦虑与价值观底线间的挣扎。公开资料显示,南孚电池成立于1988年,曾以“一节更比六节强”的经典广告语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国民品牌。然而,此次争议广告却因“职场梗”翻车,暴露出其在年轻化营销中的失焦——试图通过“玩梗”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却忽视了广告内容对特定群体(如职场人)的情感冒犯。
广告撤稿后,舆论并未平息。在社交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3亿,网友展开激烈讨论:
“广告把‘和领导出差’包装成‘耐力挑战’,本质是在合理化职场压榨。”职场人李女士表示,“当‘加班’成为营销噱头,企业就是在为资本剥削站台。”
“幽默不等于低俗,玩梗不等于冒犯。”广告行业从业者王先生指出,“南孚此次翻车,在于将产品性能与职场痛苦强行绑定,既不尊重消费者情感,也违背了《广告法》中‘广告应健康表达’的规定。”
“从椰树直播‘土味擦边’到南孚‘职场玩梗’,国货品牌总在挑战公众底线。”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代表张女士呼吁,“企业应回归产品本质,用技术创新和真诚服务赢得市场,而非靠争议博眼球。”
南孚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从“她经济”营销物化女性,到“丧文化”广告消费焦虑,品牌因越界营销翻车的案例屡见不鲜。此次事件再次为行业敲响警钟:
根据《广告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南孚广告虽未直接违法,但“将职场痛苦与电池性能关联”的表述,已涉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广告是品牌与消费者的对话,而非单方面说教。”专家指出,“南孚广告的失败,在于忽视了职场人的真实感受——谁真的‘喜欢和领导出差’?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营销,只会让消费者感到被冒犯。”
南孚作为国民品牌,曾以“技术领先”和“品质可靠”深入人心。此次争议广告却让公众看到其“为流量妥协价值观”的一面。“品牌建设如逆水行舟,一次翻车可能抵消十年的口碑积累。”品牌战略专家李阳警告。
18日致歉声明中,南孚承诺“未来将提高传播严谨性”,但公众仍持观望态度。
南孚电池的争议广告,本质是一场“流量焦虑下的价值观迷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追求创新无可厚非,但创新不等于越界,幽默不等于低俗。真正的品牌生命力,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而非靠争议话题博眼球。
愿所有品牌铭记:广告可以幽默,但别丢了温度;营销可以创新,但别越了底线! 这场风波终将平息,但它留给行业的教训,值得每一个品牌深思——在流量与价值观的天平上,唯有坚守初心,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