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84帅飞行员成航展“人形打卡点”
【1米84帅飞行员成航展“人形打卡点”】近日,空警-500A预警机亮相长春航空展。现场一名1米84的帅气飞行员成“人形打卡点”,当观众喊出“帅”时,他的嘴角不自觉上扬。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迎来首日开放,尽管凌晨4点入场车队已排起长龙,但现场热度在一名1米84的空军机长现身后被彻底点燃。这位身着笔挺制服、戴着墨镜的飞行员站在空警-500A预警机前,面对市民“太帅了”的欢呼,嘴角微微上扬的瞬间被镜头定格,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航展顶流”。
传统航展中,预警机、歼击机等装备的技术参数是绝对焦点,观众更关注雷达探测距离、载弹量等硬指标。然而,这位机长的走红标志着空军形象传播的深层变革——当硬核装备与青春面孔同框,冰冷的钢铁与滚烫的热血碰撞,军事传播从“单向输出”转向“情感共鸣”。长春航展的1米84机长与徐枫灿有着相似逻辑。他挺拔的身姿、墨镜下的英气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视觉审美”,但真正让形象破圈的,是其背后的专业实力。空警-500A搭载的数字有源相控阵雷达可同时跟踪100个目标,对隐身战机探测距离超180公里,这些数据通过航展解说被挖掘后,公众的关注点从“外表”自然延伸至“内里”——对“颜值”的追捧,最终转化为对空军实力的认同。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2024年珠海航展上,陆军首批女飞行员徐枫灿驾驶直-20的飒爽英姿引爆全网,其微博话题阅读量超5亿,网友直呼“这才是该追的星”。这位来自浙江海宁的99后姑娘,从12万考生中脱颖而出,以满分成绩毕业,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她的成长轨迹让公众看到:飞行员不仅是“天空卫士”,更是与自己同龄的奋斗者。
航展现场,机长与市民的互动充满细节:他轻轻点头回应夸赞,甚至主动调整站位配合合影。这些动作打破了传统军事传播中“单向输出”的壁垒,构建起“展示-反馈-再展示”的闭环。市民的夸赞、合影请求,本质是对空军形象的“投票”;而飞行员的亲和回应,则是对公众期待的积极反馈。
这种互动在徐枫灿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她在珠海航展担任解说员时,不仅介绍装备性能,还分享训练趣事:“第一次驾驶直-20时,高原气流让仪表指针疯狂跳动,我死死攥住操纵杆,心里默念‘不能给女飞行员丢脸’。”这种“去说教化”的传播方式,让军事知识从教科书走向生活场景。数据显示,2024年珠海航展期间,涉及徐枫灿的短视频播放量占航展总播放量的12%,其微博超话中,60%的帖子讨论“如何成为飞行员”,公众对空军的关注从“围观”升级为“参与”。
单个飞行员的走红是偶然,但“又美又飒”成为空军形象标签则是必然。这背后是空军对文化传播的战略布局:通过选拔高颜值、高学历、高能力的“三高”人才,打造新一代空军偶像;借助航展、两会等平台,让飞行员从幕后走向台前;联合媒体挖掘个体故事,形成“现象级”传播效应。
这种策略的成效已显现。2025年空军招飞报名人数较2020年增长210%,其中女性报考者占比从3%升至15%。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当公众开始用“帅气”“可爱”形容飞行员,用“想去航展打卡”表达对空军的向往时,国防教育的目标已悄然实现。正如徐枫灿在人大会议上的发言:“以青春之我逐梦蓝天,守护祖国大好河山,何其荣幸。”这种价值共鸣,让“追星”追的是保家卫国的战士,让“打卡”打的是国之重器,超越了娱乐范畴,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青年报国志的生动实践。
从空警-500A的雷达阵列到飞行员的制服笑容,中国空军正在用“硬科技”与“软传播”的双重叙事重塑公众认知。这种转变的底气,源于中国航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歼-20隐身战机列装、运-20大型运输机形成战斗力、直-20通用直升机批量服役……当国之重器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向公众,当飞行员用青春面孔消解军事领域的严肃性,中国空军正以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宣告:我们不仅有守护领空的实力,更有传递和平的诚意。长春航展上,那位1米84的机长或许不会想到,自己嘴角上扬的瞬间会成为时代注脚。但历史会记住:当00后飞行员与Z世代观众在航展上相遇,当“颜值经济”与“硬核实力”产生化学反应,中国空军的文化传播正书写着新的篇章——这不是简单的“偶像化”,而是一个大国空军对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是新时代青年对强军梦的深情告白。从王伟烈士驾驶歼-8Ⅱ撞向入侵战机,到徐枫灿驾驶直-20翱翔天际;从歼-6战斗机创造空战传奇,到空警-500A引领预警机发展潮流,中国航空人的精神火炬从未熄灭。当今天的年轻人排着长队与飞行员合影,当社交媒体上“想去航展打卡”成为热议话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国防教育的创新,更是一个民族对蓝天的永恒向往——那里,有硬核装备的轰鸣,有青春梦想的绽放,更有属于中国空军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