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黄金盗窃案已拘捕12男1女
【香港黄金盗窃案已拘捕12男1女】2025年9月19日凌晨,香港红磡黄金盗窃案迎来关键进展。西九龙总区重案组宣布,经过48小时昼夜追缉,警方在全港多区拘捕12名男子及1名女子,年龄介于29至60岁之间,成功追回全部65公斤被盗黄金(市值约5900万港元)及3万港元现金。这起震惊全港的特大劫案,以雷霆之势告破,但案件背后暴露的安保漏洞与跨境犯罪网络,仍令人心惊。
时间倒回至9月17日清晨5时30分,红磡鹤园东街1号富恒工业大厦内,10余名蒙面男子如幽灵般现身。他们分乘两辆悬挂假车牌的黑色七座车,一辆直冲工场后门,另一辆封锁消防通道,切断逃生路径。劫匪身着黑色冲锋衣、头戴鸭舌帽,手持液压剪、伸缩棍等工具,分工明确:3人迅速控制监控室,切断报警系统;5人直奔存放黄金的保险库,用液压剪破开双层防爆门;2人将6名职员驱赶至房间,用铁链反锁大门。仅10分钟,65公斤金条、金砖及金粉被装入防辐射箱,3万港元现金被劫走,全程未触发任何警报。
“他们像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目击者回忆,劫匪作案时沉默有序,甚至用消音器破坏备用电源,延缓警方响应。更令人震惊的是,工场内部监控录像在案发前3日已被黑客入侵,犯罪团伙可能通过AI换脸技术伪造职员身份提前踩点。
案件发生后,西九龙总区重案组第三队主管总督察许仲恒立即成立专案组,调取工业大厦及周边20公里范围内“天眼”监控,通过人脸识别锁定3名有黑帮背景的嫌疑人。9月17日至18日,警方在全港多区展开收网行动,拘捕13名涉案人员,包括12名男子及1名涉嫌隐匿丈夫行踪的32岁女子。
“被捕者中,部分人有‘和胜和’‘新义安’等黑社会组织背景。”许仲恒透露,初步调查显示,17名闯入工场的劫匪中,12人已被捕,1人仍在逃。案件或与工场合伙人之间的商业纠纷有关,不排除内部人员泄密。更令人咋舌的是,劫匪使用的对讲机采用军用级加密技术,车辆GPS干扰器可屏蔽方圆5公里信号,赃物运输箱为屏蔽X光检测的防辐射箱,显示出高度专业化的犯罪手段。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跨境销赃网络逐渐浮出水面。海关内部人士指出,此类案件中,赃物通常通过“蚂蚁搬家”方式分批运送:先由水客携带500克以下金条入境,再通过地下钱庄兑换成数字货币或境外资产。9月18日,香港警方与内地公安部“猎狐行动”小组召开紧急联席会议,决定在深圳前海设立联合情报中心,共享可疑资金流动与物流数据。
这并非香港首次遭遇黄金劫案。2016年11月,粉岭安全街发生价值2200万港元的金条劫案;2025年3月,海关侦破64公斤走私金条案,创下香港海关史上最大宗黄金走私纪录。系列案件暴露出三大共性:犯罪时间多选择清晨或深夜;赃物通过虚拟货币、艺术品拍卖等方式快速洗白;中小型工场安保措施薄弱,仅37%配备武装押运,21%未接入警方实时监控系统。
“当黄金成为比现金更易携带的‘硬通货’,传统防盗手段已不足以应对高科技犯罪。”香港大学犯罪学教授李明辉指出,本案中,劫匪利用黑客技术、加密通信、假车牌等手段逃避追踪,甚至可能通过AI换脸伪造身份,这对安保体系提出全新挑战。他呼吁,立法、执法、行业需构建动态防御体系,例如修订《贵金属交易条例》,对未申报大额交易者处以500万港元罚款及3年监禁。
劫案发生后,红磡及周边区域居民人心惶惶。“光天化日下发生如此大案,实在令人不安。”市民陈先生表示。警方随即增加巡逻警力,在工业大厦集中区域部署便衣警员,并提醒金融及贵金属行业从业者严格遵守安保规定,例如安装一键报警系统、定期更换密码、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核心区域。
涉案工场的管理漏洞更引发行业震动。据调查,案发时工场大门未锁,职员正在用餐休息,成为劫匪突破口。业内人士透露,香港黄金精炼产业规模庞大,但部分中小工场为节省成本,忽视安保投入。“每克黄金的闪烁都牵动着犯罪分子的神经,唯有技术升级、制度完善与区域协作的三重盾牌,方能守护这座城市的金融安全。”李明辉强调。
目前,13名被捕者已被控盗窃罪及协助罪犯罪,警方正全力追捕在逃人员,并深挖跨境销赃链条。这起案件的迅速告破,彰显了香港警方“零容忍”打击犯罪的决心,但也为全社会敲响警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犯罪手段日益隐蔽,安保体系必须与时俱进。
“任何挑战法律底线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西九龙总区警司在发布会上铿锵表态。而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这起案件更是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唯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65公斤黄金的闪耀,映照出人性贪婪与法律威严的激烈碰撞。当警方将最后一克黄金装入证物袋,当在逃嫌犯的通缉令贴满大街小巷,我们深知: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而这起案件留给香港的,不仅是安保体系的反思,更是一份对法治精神的坚守——任何试图破坏社会安宁的行径,终将在雷霆之下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