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0悍匪抢走65公斤黄金
【香港10悍匪抢走65公斤黄金】9月17日清晨5时许,香港九龙红磡鹤园东街1号富恒工业大厦内,一场惊心动魄的黄金劫案打破了清晨的宁静。10余名蒙面悍匪闯入大厦内一家打金工场,在短短数分钟内掠走65公斤黄金及3万港币现金,总价值超5800万港元。这起案件不仅因涉案金额巨大引发社会震动,更因作案手法与历史上的“省港旗兵”案件高度相似,令香港市民直呼“港片照进现实”。据工场职员回忆,案发时共有6人正在工场内休息,因未锁大门,10余名劫匪突然闯入,手持利器控制现场。劫匪目标明确,直奔工场内专门存放黄金的保险库,将金条、金砖及金粉装入袋中后,又搜刮了约3万港币现金。得手后,匪徒将6名在场人员驱赶至工场外,用铁链锁死大门后逃逸。整个过程无人受伤,但工场负责人点算损失后报警时,距离案发已过去6小时。警方接报后,西九龙重案组迅速介入,调取大厦监控录像发现,劫匪作案时均蒙面并佩戴手套,刻意避开摄像头拍摄角度,显示出极强的反侦查能力。更令人震惊的是,警方怀疑团伙头目可能为工场内部人员——劫匪对工场布局、黄金存放位置及职员作息了如指掌,甚至精准避开每日清晨的例行安保巡查。这起案件并非孤立事件。就在案发前一日,巴黎自然史博物馆价值70万美元的天然黄金标本被盗;同日,埃及博物馆一枚3000年历史的法老黄金手镯在修复过程中失踪,埃及全国边境进入戒备状态。国际金价持续飙升至每盎司3694.6美元,推动黄金成为犯罪分子眼中的“硬通货”。香港警方指出,近期金铺劫案呈上升趋势:8月18日尖沙咀“名人站”表行被抢3只劳力士;8月31日铜锣湾谢氏表行失窃70只名表,总值1300万港元;10月10日尖沙咀英皇珠宝店更遭南亚裔男子持牛肉刀抢劫2000万翡翠项链。然而,此次红磡劫案的规模与专业性远超普通劫案——65公斤黄金需专业设备搬运,且劫匪未触发工场任何警报系统,暴露出黄金行业安保体系的重大漏洞。
这起案件的作案手法,令人联想起上世纪80至90年代叱咤香港的“三大贼王”。1991年,叶继欢团伙手持AK-47冲锋枪,10分钟内连抢5家金店,涉案金额超1000万港元;1994年,季炳雄在油麻地爱运佳珠宝行劫走40万珠宝后,创下香港警方200万港元最高悬赏纪录;而张子强更以绑架李嘉诚长子李泽钜、勒索10.38亿港元震惊世界。
“如今的劫匪虽无当年贼王的‘传奇色彩’,但犯罪手段更趋专业化。”香港犯罪学专家李兆基分析指出,现代劫匪利用科技手段规避监控,通过暗网销赃,甚至可能获得跨国犯罪集团支持。此次红磡劫案中,劫匪选择国际金价高位期作案,且未留下任何生物痕迹,显示其背后可能存在完整的犯罪产业链。
案件发生后,香港警方已成立专案组,调取全港超过200个监控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并通缉一辆疑似用于接应的黑色七座车。警方重申,任何提供有效线索者将获得最高50万港元奖励,同时呼吁珠宝行业加强安保措施,如安装生物识别门禁系统、增设红外线感应装置等。
然而,市民的担忧并未因此消减。红磡区商户陈先生表示:“以前觉得工业大厦人少安全,现在连这里都不保险,真不知道哪里是安全的。”社交媒体上,“香港治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网友纷纷呼吁政府加强打击犯罪力度,避免“东方之珠”沦为犯罪天堂。
这起案件折射出的,不仅是黄金行业的安保危机,更是社会转型期的深层矛盾。当国际金价成为犯罪诱因,当内部人员与外部劫匪勾结成为常态,我们不得不反思:在物质财富高度集中的今天,如何守护普通人的安全感?
香港警方表示,将联合国际刑警组织追查黄金流向,同时推动修订《珠宝金行条例》,强制要求行业安装GPS追踪装置及智能报警系统。但正如市民林太太所言:“再先进的科技也防不住人心贪婪,唯有严惩犯罪、重塑社会正气,才能让香港重归安宁。”10名劫匪仍在逃,西九龙重案组正全力追缉。这起黄金大劫案,终将成为检验香港法治与社会治理能力的一块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