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自救!餐饮商家集体上演“擦边餐” 掀起一场“擦边经济”的狂欢!!
创始人
2025-09-19 12:06:23
0

餐饮商家集体上演“擦边餐”

  【餐饮商家集体上演“擦边餐”】近期,全国餐饮行业兴起以表演互动为核心的“擦边经济”风潮,海底捞推出夜店模式DJ打碟,湊湊火锅引入驻唱歌手,SIZEN咖啡以男模服务员为卖点,游走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当价格战难以为继,当线上流量成本持续攀升,餐饮老板们似乎不约而同地意识到:食物本身已经不够吸引年轻人了,必须加上表演、场景、互动,甚至是游走于道德与法律边缘的“擦边”元素,才能在社交媒体时代杀出一条生路,并由此掀起一场“擦边经济”的狂欢。95后女生陌陌刷到海底捞“夜店模式”视频后按捺不住,7月按预约前往体验,有打碟、演唱等环节,氛围嗨燃。这是海底捞在今年1月创新推出的夜宵主题店模式,这一全新店型一经推出便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潮,成为年轻消费者争相打卡的热门去处。据统计,"海底捞夜宵"相关话题在小红书平台的浏览量已突破1000万次,抖音平台上的视频播放量更超过900万次,展现出强大的网络传播效应。这种由流量转化而来的商业价值,直接推动了海底捞的扩张步伐:仅2024年上半年,该品牌就已在深圳、北京、上海、苏州、杭州、郑州等核心城市陆续开设近30家夜宵主题门店,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夜间消费网络。

  从行业演变视角观察,餐饮与娱乐表演的融合并非新鲜事物,其历史脉络可追溯至更久远的消费场景:古代市集里,说书先生只需在茶摊或食肆支起醒木,便能吸引食客驻足聆听;上世纪民国时期的上海茶馆,早已形成"茶点配评弹"的经典组合,顾客可边品茗边欣赏说书或戏曲表演,消磨整个下午时光;及至现代,驻场歌手的民歌演唱、轻音乐演奏逐渐成为餐饮场所的标配,持续丰富着消费者的用餐体验。海底捞此次将变脸、甩面等特色表演与夜宵场景结合,正是对这一传统模式的创新延续。

  海底捞的业态变革,折射出当前餐饮行业面临的深层挑战。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多个头部品牌陷入经营困境:奈雪的茶净利润由盈转亏,全年亏损达9.19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最差纪录;呷哺呷哺年度收入47.55亿元,却录得4.01亿元亏损总额;味千(中国)净亏损0.2亿元,同比跌幅高达111.17%。在房租、人力、食材三座大山持续重压,而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行业背景下,餐饮企业不得不探索低成本引流策略,通过打造差异化消费场景来提升客流量与品牌黏性。

  加上被称为“体验一代”的95后、00后消费者,他们追求的不再仅仅是饱腹,而是社交、娱乐、打卡的综合体验。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好吃”已经不够传播了,“好玩”“好看”“好刺激”才是流量密码。而自带热度的“擦边”表演成了诱人的蛋糕。

  然而,这种"擦边"策略面临着多重风险与争议。首先是边界的模糊性——何为合理的互动表演,何为过度的"擦边"行为,往往缺乏明确标准。海底捞的夜宵模式被部分消费者认为离"擦边"还很远,但网上不乏对其"过度娱乐化"的质疑。杭州国风烧鸟酒馆的案例更为典型,女舞者与顾客的亲密互动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用嘴喂糖""贴身扭动"等画面被批评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尽管监管部门调查后确认不存在涉黄问题,但"营销过度""刻意制造争议画面"的定性已经给商家敲响警钟。

  国际市场的先例更揭示了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泰国曼谷的"猛男餐厅"以肌肉男服务生为招牌,最终于2024年8月永久停业;美国知名的猫头鹰餐厅(Hooters)以紧身短裤和低胸上衣的女服务员为特色,曾是全球连锁餐饮的成功典范,却在2024年上半年传出破产重组消息。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长期依赖"物化"员工(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作为核心卖点,当社会观念变化,这种营销方式便难以为继。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当核心营销卖点成为争议焦点,餐厅在餐食方面的短板便暴露无遗——正如网友对猫头鹰餐厅的犀利评价:"其实东西很难吃,就是服务员穿得少。"

  三、监管收紧与行业反思:寻找可持续的营销之道

  面对"擦边餐"现象的蔓延,监管部门的反应日趋严格。杭州烧鸟酒馆因表演内容问题被约谈叫停,云南"猛男餐厅"因违规演出被罚款并吊销演出许可,椰树集团也多次因低俗营销被处罚。这些案例表明,单靠"擦边"表演或许能制造一时流量,却绝不足以支撑餐饮企业的长期发展。法律界人士指出,即使表演未达到"色情"标准,也可能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不得利用低俗内容进行商业营销"的规定。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任何营业性演出都需审批且不得含有"宣扬淫秽、色情"等禁止内容,违规经营可能面临高额罚款。

  监管收紧的同时,行业内部也开始出现反思声音。一些商家开始探索更具文化内涵的"正向表演"模式——广东部分酒楼在大厅中央搭建摔跤擂台,将传统武术表演与早茶相结合;拳赛酒吧引入专业拳击擂台,精准切中年轻客群对沉浸式体验的需求;开心麻花主题餐厅里食客与演员同台互动,《偷心晚宴》等演出让餐饮与戏剧融合;济南秀宴将祭孔大典、李清照诗词等齐鲁文化融入宴饮,创造沉浸式文化体验。这些案例表明,当表演与地方文化、传统艺术深度融合时,不仅能避免"擦边"争议,还能为餐饮品牌注入独特灵魂。

  然而,即使是这些"正向表演"也面临挑战。消费者评价中常见对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吐槽——"预制菜""上菜凉了""点心潮湿软塌"等负面反馈屡见不鲜;部分沉浸式宴饮存在分级收费、基础服务缩水等问题,让普通消费者产生"不额外花钱就像误入宴席的丫鬟"的荒诞感。这些现象提醒我们:无论表演形式如何创新,餐饮的本质始终是口味、服务、环境与价格的综合竞争。表演可以成为亮点,但永远不能替代美食本身的价值。

  四、未来之路:回归本质与创新平衡

  "擦边餐"现象给餐饮行业带来的启示是多重的。短期来看,它确实为商家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传播性的引流手段,特别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内容更容易获得算法推荐和用户分享。但从长期视角观察,任何忽视产品本质的营销策略都难以持续。餐饮行业的竞争终将回归到最基本的维度:食品是否美味安全?服务是否专业贴心?环境是否舒适愉悦?价格是否合理公道?

  对于餐饮商家而言,寻找平衡点至关重要。表演与餐饮之间,应当是彼此成就而非互相替代的关系。成功的案例往往将表演作为增强用餐体验的加分项,而非核心卖点。例如,广东酒楼的武术表演与早茶文化相得益彰,拳赛酒吧的运动氛围与酒水消费自然融合,这些创新都没有脱离餐饮服务的本质。商家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表演服务于餐饮,而非让餐饮服务于表演?如何找到锦上添花而非喧宾夺主的平衡点?

  从行业层面看,餐饮业需要建立更健康的竞争生态。行业协会可以制定表演类餐饮的指导规范,明确哪些行为属于可接受的创意营销,哪些已经越过了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边界。平台方(如短视频平台、外卖平台)也应承担相应责任,避免为过度"擦边"的内容提供流量支持。监管部门则需要在保护创新与维护底线之间找到恰当尺度,既不过度压制商家的营销创意,也不纵容突破底线的低俗行为。

  餐饮商家集体上演的"擦边餐"大戏,折射出的是传统行业在数字时代的转型阵痛。当流量逻辑深度改造餐饮业,当"秀色可餐"成为营销标配,行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着异化的风险。最终,那些能够在创新与规范、流量与品质、短期热度与长期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商家,才可能在这场变革中赢得未来。毕竟,消费者或许会为一时的新奇体验买单,但他们终将回归对美食本身的忠诚——这才是餐饮业永恒不变的底层逻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