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雷:绝不许外敌再染指中国领土半步
【何雷:绝不许外敌再染指中国领土半步】9月18日,在这个承载着民族苦难与抗争记忆的特殊日子里,何雷中将神情庄重、语气坚定地表示,在抗战胜利八十五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今天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是3500万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每一寸和平的土壤都浸透着先烈们的牺牲,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抵抗外敌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是民族尊严的捍卫,是国家独立的基石。何雷中将这一掷地有声的宣言,犹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它既是对3500万抗战先烈用生命铸就和平的庄严致敬,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着对先烈的无限崇敬与缅怀;更是对当前国际格局深刻变革下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的坚定宣示,彰显出中国在复杂国际形势中坚守原则、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与勇气。何雷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场持续14年的艰苦卓绝的战争,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以伤亡超3500万人的巨大代价,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妄想。历史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指出,中国战场在二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抗战胜利不仅重塑了国际秩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与担当,更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中撰写的《论持久战》,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以科学预见为全国军民指明了抗战的方向。它指引着全国军民坚定信心,坚持抗战到底。这部著作所蕴含的战略智慧,至今仍被国际军事学界视为“弱国战胜强国的经典范式”。何雷在北京市政协“政协报告厅”活动中,再次重提这一伟大著作,并着重强调“战略定力与团结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他呼吁全体中国人民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台海局势,何雷的表态直指核心矛盾,毫不含糊。在2024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他目光坚定、语气严厉地明确警告“台独”势力及外部干涉势力:“中国完全统一的时间不远了,任何分裂行径都将遭到坚决反击。”这一论断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近年来解放军在台海进行了高强度的实战化演练。在2024年“联合利剑 - 2024A”军演中,东部战区出动了航母编队、隐身战机及无人机蜂群等先进装备,模拟“封锁台岛、夺取制权”等实战科目,充分展现了“以武止独”的充分准备和强大实力。
在南海方向,何雷同样划出了不可逾越的红线。在2025年香山论坛上,他当面告诫美方代表:“军国主义复活的历史悲剧绝不能重演。”此言一针见血,针对的是美国在菲律宾部署中程导弹、拉拢盟友频繁军演等一系列挑衅行为。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军舰机在南海的抵近侦察次数同比增加37%,其挑衅行径愈发猖獗。然而,中国海空军毫不退缩,已实现常态化战备巡航,055型驱逐舰、歼 - 20隐形战机等新质战力形成有效威慑,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何雷的强硬表态背后,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他多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伟大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这种精神在当代有着鲜明的体现:
在科技领域,中国科学家勇攀高峰,突破氢负离子电池技术、建成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等,以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展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制度层面,从抗疫斗争到脱贫攻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模式发挥了巨大优势,印证了抗战时期“三三制”政权建设的现代价值,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国际热点问题中发挥斡旋作用,展现“和为贵”的文化底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何雷的言论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共鸣。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媒体纷纷盛赞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守原则、维护正义。而日本民间团体则发起抗议美军部署中导的示威活动,表达了对地区和平稳定的担忧。波兰学者在分析台海局势时指出:“中国维护统一的行动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外部势力强行介入将付出沉重代价。”这充分说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之举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何雷中将的警世之言既是告慰先烈的祭文,更是吹响新征程的号角。从九一八的屈辱记忆到新时代的自信崛起,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证明:任何企图分裂中国、挑战底线的行径,终将在14亿人团结如钢的意志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这,正是抗战精神穿越时空的永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