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龙指数大涨2.8% 百度涨超11%
【中国金龙指数大涨2.8% 百度涨超11%】9月17日,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截至收盘,道指涨0.57%,纳指跌0.33%,标普500指数跌0.1%。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85%。百度涨超11%,蔚来涨超6%,阿里巴巴、哔哩哔哩、理想汽车涨超2%。消息面上,全球金融市场的目光再度聚焦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在市场参与者高度紧张与期待交织的氛围中,当地时间9月17日,美联储正式对外宣布了一项备受瞩目的重要货币政策调整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这一调整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使得原本处于4.25%至4.50%之间的联邦基金利率,变动至4.0%至4.25%的新区间,这一变动无疑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美联储在随后发布的会后声明中,对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展开了全面且细致的剖析。声明指出,进入2025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活动增长步伐相较于之前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迹象,呈现出一种温和回落的态势,仿佛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开始逐渐减速。与此同时,就业市场扩张的速度也明显减缓,新增就业岗位数量有所减少,就业市场的活力似乎有所减弱。尽管失业率虽略有上升,但整体上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这表明就业市场整体依然保持相对稳健,尚未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潮,但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通胀率在这一时期却有所上升,且持续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如同一个顽固的“绊脚石”,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制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始终明确且坚定,即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通胀率稳定在2%的水平。在声明中,美联储着重强调,当前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犹如一片迷雾笼罩着经济发展的道路。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相互交织;地缘政治风险的持续存在,局部地区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国内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的变动都可能对经济产生连锁反应,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委员会对实现其“双重使命”(dual mandate)目标所面临的风险保持高度关注,特别是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被认为有所增加,这成为了此次政策调整的重要考量因素,如同在复杂的地形中驾驶,需要格外留意潜在的危险。
近期,美联储降息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这一决策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宛如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对美国国内经济以及全球市场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坦言:“劳动力需求放缓,就业增长步伐低于维持失业率稳定所需的水平。”数据直观地揭示了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8月非农就业仅增2.2万人,远低于预期的16万人,这一数据创下2021年以来最低纪录,仿佛是就业市场亮起的一盏红灯;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飙升至26.3万,失业率攀升至4.3%,达到近四年高点,显示出就业市场的压力不断增大;美国劳工部更是公布,过去一年实际就业岗位比最初统计少了91.1万个,这是2000年以来最大幅度的下修,进一步凸显了就业市场数据的“水分”和问题的严重性。简单来说,美国经济这台“发动机”的“转速”(经济增长)开始不稳,而“油箱”(就业市场)的“油量”(岗位)严重不足。若不通过降息刺激经济,失业率可能进一步恶化,进而引发消费萎缩,最终导致经济衰退,形成恶性循环。
通常情况下,降息是在经济过热、通胀失控时“踩刹车”的反向操作,但此次情况特殊。尽管通胀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8月CPI同比涨2.9%,核心CPI涨3.1%),但已明显降温。回顾2022 - 2023年,全球供应链混乱,“钱多货少”致使物价飞涨,美联储暴力加息至5%以上,相当于猛踩刹车,试图给过热的经济降温。如今,通胀压力缓解,然而“刹车太猛”的后遗症显现,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投资收缩、就业市场疲软,经济如同一个被过度挤压的弹簧,失去了原有的弹性。
美联储内部对此存在分歧,犹如一场激烈的辩论赛。支持降息派认为“通胀已可控,保就业才是当务之急”,他们担心就业市场的恶化会对经济造成更大的冲击,市场预期年内还会再降两次,仿佛看到了经济回暖的希望之光。而谨慎派,如反对本次降息的理事米兰,则觉得“一次性降50基点太激进,通胀可能卷土重来”,他们担心过度的降息会引发新一轮的通胀浪潮,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最终,美联储选择“风险管理式降息”,小幅降息25基点,既给经济“打一针强心剂”,刺激经济的活力,又留足后手应对潜在通胀反弹,如同在走钢丝,需要保持平衡。
白宫施压与政治博弈:降息背后的“权力游戏”。此次降息还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特朗普多次公开呼吁“更大胆降息”,甚至试图通过调整美联储理事会人选(如推动白宫顾问安插决策层)来扩大自身影响力,将手伸向了货币政策的决策领域。在本次会议中,新任理事米兰和被特朗普指控“房贷欺诈”的美联储理事库克均参与讨论,为事件增添了戏剧性,仿佛是一场政治与经济的“大戏”。白宫急于降息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降息能降低企业和个人借贷成本,短期内提振市场信心,有利于大选前的经济表现,为政治竞选增添筹码;另一方面,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35万亿美元,降息可减少利息支出,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不过,美联储并不愿完全被政治左右,鲍威尔强调“必须确保一次性价格上涨不会演变为持续性通胀”,表明降息节奏仍取决于经济数据,如同一位公正的裁判,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判罚标准。
美联储降息并非美国一国之事,它将引发全球市场的“蝴蝶效应”。对于人民币与A股而言,美元走弱可能推动人民币升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让海淘、留学等活动更加实惠,同时外资可能增配中国资产,利好股市。在黄金与避险资产方面,降息预期下,黄金等避险资产通常会受到追捧。企业融资也会受到影响,有美元债务的中国企业(如房企、航空公司)还款压力将减轻。资本流动方面,若美联储持续降息,全球资金可能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但若降息节奏过快,也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此次降息是在就业市场压力、通胀形势变化以及政治博弈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决策,其后续影响不仅关乎美国经济的走向,也将深刻改变全球市场的格局,与我们每个人的钱包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