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财长竟笑谈战后如何瓜分加沙
【以色列财长竟笑谈战后如何瓜分加沙】9月17日,一场在特拉维夫举办的房地产论坛上,以色列财政部长比撒列·斯莫特里赫的发言引发全球舆论地震。这位极右翼官员当众宣称,加沙地带是“可以自给自足的房地产富矿”,并透露已与美国就战后分割该地区展开谈判。此言一出,联合国人道主义机构紧急警告“加沙正在被当作棋盘”,而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谴责声浪达到新高度。斯莫特里赫在论坛上以近乎炫耀的语气宣称:“加沙的‘拆除’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在只需推进‘建设’。”他声称以色列已为战争投入巨额资金,必须通过“按比例分配土地”收回成本。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暗示加沙的“房地产价值”源于其战略位置——这片地中海沿岸的狭长地带,正是以色列计划打造的“中东物流枢纽”。
这种将战争灾难转化为经济利益的逻辑,在加沙现状面前显得格外刺眼。据加沙卫生部门最新数据,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已造成6.5万人死亡、16.5万人受伤,200万居民中超80%依赖国际援助生存。联合国报告更认定以色列在加沙犯下种族灭绝罪,指出其系统性破坏医院、学校和供水系统的行为已构成“反人类罪"。
斯莫特里赫的发言并非孤立事件。据多方消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政府曾制定“加沙重建计划”,核心内容包括:军事接管:美方拟控制加沙至少10年,由西方私人军事承包商与第三方国家人员维持治安;人口置换:向自愿离开的加沙居民提供5000美元现金、4年住房补贴及1年食品补贴,或在其境内划定“安全区”修建临时住宅;土地掠夺:通过数字令牌系统强制征收居民土地,以“重建基金”名义进行开发。
这一计划与斯莫特里赫的“瓜分论”形成完美呼应。更令人不安的是,以色列军方近期在加沙的行动已显露出“清场”迹象:9月15日至16日,以军对加沙城发动大规模空袭和地面进攻,迫使近40万人逃离家园。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统计,仅14日至15日两天,就有4.8万人从北向南迁移,其中多数为妇女和儿童。
面对美以的明目张胆,国际社会的反应呈现深刻分裂:阿拉伯国家集体反对:在9月17日召开的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上,25国签署联合声明,谴责以色列“将加沙变为集中营的企图”,并呼吁切断与以方的经济联系;欧盟制裁升级:9月17日,欧盟宣布对以色列实施新一轮制裁,包括暂停每年600万欧元拨款,并将斯莫特里赫等极右翼官员列入制裁名单,理由是其行动违反《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中的人权条款;美国的双重角色:尽管白宫尚未公开回应“瓜分论”,但国务卿鲁比奥在9月15日访以期间重申“支持以方消灭哈马斯”,并默许以军对加沙城的地面进攻。这种纵容态度,让美国成为加沙人道灾难的共谋者。
在斯莫特里赫们盘算“地产价值”时,加沙人正在用血肉之躯守护最后的尊严:哈马斯的誓言:政治局委员纳伊姆强硬表态:“加沙不是待售品,而是巴勒斯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宁可战死,也不接受被驱逐的命运。”平民的坚守:尽管以军多次发布撤离令,但仍有数十万居民选择留下。加沙城居民艾哈迈德在废墟中告诉记者:“我的父母葬在这里,我的孩子出生在这里。离开,就是承认我们不存在。”国际声援浪潮:从伊斯坦布尔到开罗,从伦敦到纽约,全球数十个城市爆发反以游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集会上怒斥:“这是21世纪的种族清洗!国际社会不能继续沉默!”
斯莫特里赫的“瓜分论”,撕开了现代国际政治最丑陋的伤疤——将人类生命、领土主权和历史记忆,全部明码标价为地缘博弈的筹码。这种逻辑的危险性在于:当某个国家可以随意定义“敌方领土”为“无主地产”,当军事占领可以披上“重建”的外衣,当种族清洗可以伪装成“自愿迁移”,国际秩序的基石便已动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警告犹在耳畔:“加沙的今天,可能是任何冲突地区的明天。”在这场关于土地与尊严的较量中,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唯有坚守国际法底线、捍卫人类基本良知,才能避免让21世纪沦为“强权即真理”的黑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