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餐厅绿茶撤下现做招牌
【知名餐厅绿茶撤下现做招牌】近日,网友发现绿茶餐厅已经悄悄撤下了门店外“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广告语。而这一事件正与此前罗永浩与贾国龙纷争有关。9月11日晚,罗永浩就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争端,在微博连发数条反击,驳斥对方说法,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用预制菜线索,他表示,“如果有录像之类的,法律上可以采信的真凭实据,奖励十万元。”。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吐槽西贝餐饮几乎全都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他表示:“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罗永浩的言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西贝餐饮陷入预制菜舆论风波。是否真有这种情况?9月17日,记者实地走访深圳南山区一家绿茶餐厅,发现门外确实无此广告。现场餐厅工作人员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撤下的。但问及餐厅餐品是否是预制菜时,对方强调烤鸡等招牌菜式是现做的。同时,绿茶餐厅外卖的一次性餐具上,原本印有的 “无预制菜” 字样已被涂黑。甚至,网友发现,绿茶餐厅外卖的一次性餐具上,原本印有的 “无预制菜” 字样被涂黑;此外,吉林一网友拍到喜家德门店宣传海报上 “拒绝预制” 的标语被涂抹遮盖。
绿茶集团招股书披露,其与205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签框架协议合作,以较低成本加速在内地扩展餐厅网络,避免自营中央厨房高额前期投资,食材制备多交第三方,餐厅简单操作即可保持味道品质、提高效率。灵活供应链靠“预制”提效,但消费者对此有异议,社交媒体上有人称绿茶用预制菜未告知,侵犯知情权。消费市场对预制菜评价两极,绿茶餐厅既宣传“现做”,又强调中央厨房提效降本。
在餐饮市场日益多元化的当下,消费者对于菜品品质和制作方式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近日,绿茶餐厅悄然撤下“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广告语,这一举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引发了公众对绿茶餐厅自身经营模式的质疑,更将整个餐饮行业预制菜使用情况的诚信与透明度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从绿茶餐厅自身来看,此次撤下广告语的行为显得颇为微妙。此前高调宣称“现点现做”,以此作为吸引消费者的卖点,却在罗永浩与贾国龙纷争引发的预制菜舆论风波后,迅速撤下相关广告,外卖餐具上“无预制菜”字样也被涂黑。这种前后态度的转变,难免让消费者心生疑虑:绿茶餐厅是否一直在使用预制菜却未如实告知?餐厅工作人员虽强调烤鸡等招牌菜式现做,但对于整体菜品情况却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种模糊不清的态度,无疑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漠视,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绿茶集团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更是为这场争议增添了实锤。与205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合作,将食材制备多交由第三方,餐厅简单操作即可上菜。这种灵活供应链模式虽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速餐厅网络扩展,但与“现点现做”的宣传显然存在矛盾。餐厅在享受预制菜带来的便利与利润的同时,却未向消费者坦诚相告,这种商业行为不仅有失诚信,也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
从行业层面审视,绿茶餐厅的预制菜争议并非个例。吉林一网友拍到喜家德门店宣传海报上“拒绝预制”标语被涂抹遮盖,这一现象反映出预制菜在餐饮行业的普及程度以及部分商家在宣传上的心虚。消费市场对预制菜评价两极分化,一部分消费者认可其便捷性和标准化,另一部分消费者则更看重菜品的新鲜度和现场制作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餐饮企业本应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通过明确标注菜品是否为预制菜,让消费者自主决定。然而,部分商家却选择隐瞒真相,试图在模糊地带获取利益,这种行为无疑破坏了整个行业的生态平衡。
餐饮行业作为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行业,诚信与透明度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商家只有如实向消费者告知菜品信息,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此次绿茶餐厅“现做”招牌撤下事件,为整个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的行为,要求商家明确标注菜品制作方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唯有如此,才能营造一个健康、有序、诚信的餐饮市场环境,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