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14响 勿忘九一八!九一八94周年全国同悼同胞英烈!
创始人
2025-09-18 14:05:33
0

警钟14响 勿忘九一八!

  【警钟14响 勿忘九一八!】2025年9月18日上午9时18分,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上,14名社会各界代表手握钟槌,共同撞响“警世钟”。14声浑厚钟鸣穿透云霄,与全省14个城市的防空警报形成震撼共鸣——这一刻,时间仿佛回到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悍然发动侵略战争。94年后的今天,中华大地以最庄严的方式,向世界宣告:历史不容遗忘,国耻必须铭记!

  在沈阳残历碑广场,黑色大理石残历碑上,永久镌刻着“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农历辛未年,夜十时二十分”。这座高18米、形似翻开台历的纪念碑,无声诉说着那个改变中国命运的夜晚。当14名撞钟手——包括抗战老兵后代、青少年学生、抗疫医护人员代表——合力推动钟槌时,现场千余名观众自发肃立,许多白发老者眼中泛起泪光。

  “每一声钟响都重若千钧。”78岁的抗战史研究者王振华哽咽道,“从1931年到1945年,3500万军民伤亡、600多亿美元经济损失,这是中华民族最惨痛的代价。”钟声里,人们仿佛看到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军周旋,胃里仅存棉絮和树皮;看到赵一曼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给儿子留下“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绝笔;看到八女投江的壮烈、狼牙山五勇士的决绝……这些刻在民族记忆里的名字,正是14年抗战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9时18分,当第14声钟鸣余韵未消,沈阳全城防空警报骤然拉响。与此同时,辽宁14个地级市、黑龙江省全境、安徽省16个地市、广西14个设区市、江苏省13个设区市、河南省18个地市、新疆14个地州……全国超20个省份同步鸣响防空警报。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

  “这三分半钟,比任何历史课都更震撼。”沈阳二中学生李想在日记中写道,“当警报声穿透身体时,我突然理解了老师说的‘历史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基因’。”

  防空警报结束后,来自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的30名学生代表登上残历碑广场舞台。他们身着素色衬衫,手持泛黄的历史照片,以《英雄不朽》为题展开集体朗诵:

  “这是杨靖宇将军最后的弹孔/在零下40度的林海雪原/他独自与日军周旋五天五夜/胃里只有棉絮和树皮……”

  “这是赵一曼写给宁儿的信/‘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刑场上,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这是八女投江的浪花/冷云、胡秀芝、杨贵珍……她们手挽手走进乌斯浑河/用生命证明:中国妇女永不屈服!”

  当朗诵到“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你们的勇气,我们的骨骼中铸就着你们的脊梁”时,台下许多观众潸然泪下。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的女儿刘颖说:“母亲常说,抗联精神不是悲情,而是向死而生的力量。今天看到年轻人接过这份传承,我放心了。”

  仪式最后,各界代表移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新展《正义审判——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史实特展》。展柜里,1956年沈阳、太原特别军事法庭的审判记录、战犯笔供原件、受害者证词等400余件文物,无声控诉着日军暴行:

  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的解剖刀;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使用的机枪;

  抚顺战犯管理所中,战犯们学习《论持久战》的笔记;

  1956年审判长叶剑英宣读判决书时的照片……

  “这些文物证明,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博物馆讲解员张薇指着一份战犯悔过书说,“1956年,中国政府对45名日本战犯从宽处理、免予起诉,展现了大国胸襟,但绝非忘记历史。”展厅内,日本友好团体“铭心会”成员松冈环久久驻足。这位83岁的老人自1988年起300余次赴华调查南京大屠杀,她说:“只有直面历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九一八的警钟,不仅响彻东北大地。在贵州贵阳,人防办组织“人防知识进校园”活动,孩子们用积木搭建“防空洞”;在广西南宁,社区志愿者向居民演示急救包扎技巧;在江苏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增设“抗战家书”专题展区;在河南郑州,地铁列车播放《松花江上》改编的公益广告……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焰指出,“从九一八事变后‘不抵抗政策’的教训,到抗日战争中全民觉醒的力量,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安邦。”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占GDP比重为1.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科技强军战略正加速推进:福建舰完成第三次海试、第六代战斗机实现首飞、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这些成就,正是对“吾辈自强”最生动的诠释。

  当沈阳残历碑广场的仪式结束时,天空飘起细雨。一群少先队员将手中的白菊放在碑前,其中一个小女孩轻声问:“奶奶,以后还会有人忘记这段历史吗?”白发苍苍的抗战老兵抚摸着她的头说:“只要警钟还在响,只要我们还在讲,就不会。”

  94年过去,山河已无恙,但历史的警钟永远不能停歇。从沈阳到南京,从重庆到上海,每一座曾遭战火蹂躏的城市都在用各自的方式铭记:14声钟鸣,是告慰3500万亡灵的祭文;三分钟警报,是唤醒民族记忆的号角;青年人的朗诵,是传承红色基因的誓言。这,或许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对未来最深的期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