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9月18日电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迎来历史性突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5》报告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跃居全球创新集群榜首;与此同时,“澳门-珠海”集群再度入围世界百强,形成“双核驱动”格局。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站上世界榜首
自2020年起,“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二,与日本“东京-横滨”形成“双雄争霸”态势。
2025年,凭借PCT专利申请量(占全球12%)、SCIE论文量(年均增长15%)、风险投资交易量(超1200亿美元)三项核心指标的全面领先,大湾区终于实现历史性超越。
2020-2025年全球创新集群前十名榜单。(图源:南方网)
与此同时,“澳门-珠海”集群排名从2024年第100位升至第98位,粤港澳三地形成全球创新梯队,展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强大动能。
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对全球创新评价体系作出关键调整,首次引入“风险投资交易量”核心指标,重点关注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的实际效能。
在这一维度上,“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展现出显著优势:依托活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的产学研融合生态和强劲的科创企业成长潜力,风险投资规模与交易活跃度领跑全球,成为助推“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首登榜首的关键动力。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有三大优势:从专利实力来看,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12%,彰显国际创新话语权;科研产出上,SCIE论文发表量占全球2.4%,高校科研实力强劲;更令人瞩目的是商业化能力,2025年风险投资交易量超1200亿美元,海量资本涌入,为科技创新注入澎湃动力。
大湾区核心竞争力:机制创新与要素整合
从2020年到2025年的这五年里,大湾区发生了什么,完成了从蛰伏深耕到一鸣惊人的蜕变?深圳创造性走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创新性提出“大胆资本”概念,明确“以大胆资本引领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风投发展提供丰沃土壤。香港港投公司每1元的投资,成功带动超过5元的市场长期资金跟投,进一步激活香港的创投风投生态。广州设立三大母基金,投资广州项目超过200个,将创新苗圃浇灌成了产业丛林。
当其他集群还在“论文—专利—转化”传统路径上排队等风来,“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已经用“场景+资本+制造”模式把实验室成果直接送进车间、推向市场。同时,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通过打破制度壁垒,让三地资源高效流动,真正实现了“1+1+1>3”的协同效应。湾区不仅成为了数据的沃土,更让数据变成了可流动、可定价、可交易的“活水”,走在全球数据创新的前沿。
当风险投资源源不断的资金涌入半导体、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大湾区成为了吸引全球资本的“强磁场”,从跨境理财通到数据跨境沙盒,从联合实验室到国际创新联盟,“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正以创新实践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
依托香港的国际枢纽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拓展与东盟、欧美的全球创新合作网络。今年,大湾区还计划在新加坡、伦敦设立“海外创新中心”,推动技术、资金、人才在全球更自由流动。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正在落地:华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携手攻关6G,腾讯在荷兰设立AI实验室,比亚迪与德国车企联合研发新能源电池……这一系列动作充分显示出,大湾区正在从“跟跑”逐步迈向“并跑”,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并在全球创新链条中扮演著愈发核心的角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