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总理:与俄交战是“惊天丑闻”
【匈牙利总理:与俄交战是“惊天丑闻”】9月14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布达佩斯一场公开演讲中,以罕见的强硬姿态直指欧盟核心决策层。他痛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9月10日欧洲议会“盟情咨文”中宣称“欧洲正处于战斗之中”的言论,称其将欧盟与乌克兰捆绑参战的行为是“惊天丑闻”,并明确表态:“匈牙利从未授权任何欧洲领导人将国家卷入战争,现在不会,未来也绝不会。”9月10日,冯德莱恩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年度演讲中,抛出震撼性论断:“欧洲正处于战斗之中。”她宣布欧盟将启动第16轮对俄制裁,并承诺向乌克兰追加450亿欧元军事援助,包括远程导弹系统和防空网络。这一表述被外界解读为欧盟正式承认与俄罗斯处于“交战状态”,而非此前宣称的“经济对抗”。匈牙利反应迅速。欧尔班在14日演讲中直言:“当欧盟领导人声称‘我们在战斗’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替5亿欧洲人做决定,却从未问过我们是否愿意参战。”他强调,匈牙利作为主权国家,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始终如一:支持和平谈判,反对军事升级,更拒绝被“道德绑架”卷入战争。欧尔班的表态并非孤例。欧洲议会第三大党团“欧洲爱国者”已联合12个成员国代表,于14日正式提交对冯德莱恩的不信任动议。该党团主席勒庞在声明中指出:“欧盟委员会正在将欧洲拖入一场没有尽头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代价将由普通民众承担。”
匈牙利欧盟事务部长亚诺什·博考进一步揭露政策偏差:“欧盟将70%的预算用于军事援助,却削减教育、医疗和新能源补贴;冯德莱恩的‘战争优先’策略已让欧洲沦为‘跛脚鸭’。”数据显示,2025年欧盟对乌援助总额突破2800亿欧元,相当于德国全年国防预算的3倍,而同期欧盟成员国失业率攀升至8.2%,创2013年以来新高。
欧尔班的强硬立场背后,是欧洲民众日益增长的厌战情绪。根据最新民调,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支持“无条件援乌”的民众比例已从2022年的68%骤降至39%,而要求“优先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的比例升至61%。在匈牙利,这一数字更为极端:92%的受访者反对向乌输送武器,87%认为欧盟制裁俄罗斯“适得其反”。
“当柏林市民在寒冬中颤抖,因为能源价格飙升300%;当罗马家庭每月食品支出增加400欧元,而工资却停滞不前——谁还有余力为基辅的战争买单?”欧尔班的质问引发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他警告,若欧盟继续无视民意,将重蹈20世纪30年代“集体狂热”的覆辙。
作为欧盟内部少数与俄罗斯保持务实合作的国家,匈牙利的外交策略备受争议。2025年初,该国顶住欧盟压力,与俄罗斯签署为期10年的天然气长期供应协议,价格较欧洲市场均价低35%。同时,匈牙利拒绝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仅同意派遣医疗队和人道主义物资。
“我们不是亲俄,而是亲和平。”欧尔班解释道,“当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战略自主’,却将欧洲绑上美国战车;当德国总理朔尔茨声称‘不再依赖俄罗斯能源’,却不得不用三倍价格购买美国液化气——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讽刺?”他强调,匈牙利的选择基于现实利益,而非意识形态。
此次风波暴露出欧盟决策机制的深层危机。根据《里斯本条约》,欧盟委员会虽拥有立法倡议权,但重大外交政策需经成员国一致同意。然而,冯德莱恩的“战争宣言”显然未经过此类程序,被批评为“越权行政”。
“欧盟领导人常常自说自话,把政治赌注押在战争上,却不问成员国和民众到底要不要这场战争。”欧洲国际政治专家埃里克·布里松分析,“当冯德莱恩用‘战斗’定义欧洲时,她实际上是在制造分裂——东欧国家感到被绑架,西欧国家则陷入道德困境,而普通民众只关心如何熬过这个冬天。”
匈牙利与欧盟的这场公开对峙,远不止是政策分歧那么简单。它折射出后冷战时代欧洲身份认同的撕裂:是继续充当“价值观联盟”,还是回归“利益共同体”?是追随美国地缘战略,还是探索独立自主道路?欧尔班的“惊天丑闻”论,或许过于尖锐,但却戳中了问题的要害——当战争的阴云笼罩欧洲大陆,当民众在通胀与失业中挣扎,任何轻率的“战斗宣言”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历史告诉我们,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礼物,而是需要智慧与勇气去捍卫的选择。正如欧尔班在演讲结尾所言:“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不是重复父辈的战争悲剧,而是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没有硝烟的欧洲。”这场风波的最终走向,或将决定欧盟是走向真正的团结,还是陷入更深的分裂。而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一个欧洲人心中那杆权衡利弊的天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