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梦碎!249万买商铺8年只收到13万租金 上千名业主陷入商铺投资陷阱!
创始人
2025-09-15 12:05:06
0

249万买商铺8年只收到13万租金

  【249万买商铺8年只收到13万租金】近日,"花249万买的商铺,八年只拿到不到13万租金,现在连自己的铺子在哪都找不到了!"上海宝山区长江国际生活广场业主蔡先生的控诉,撕开了中国商业地产售后返租模式的残酷真相。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投资陷阱,让上千名业主陷入租金断供、产权归属成谜的双重困境,更暴露出商业地产监管的深层漏洞。2017年,蔡先生在开发商"前六年收益超30万"的宣传下,斥资249万购入长江国际生活广场一间50平方米商铺。然而,这份"包租合同"仅兑现两年便戛然而止——截至2025年9月,他实际收到的租金不足13万元,2020年后的租金彻底断流。更荒诞的是,当他试图收回商铺自主经营时,发现原始铺位已被运营方打碎重组,商场内仅剩空置的店铺与停运的自动扶梯。这种困境并非孤例。2008年首批购入"玻璃房小格子铺"的孙先生,至今仍被拖欠2017年租金。该商场运营方宝和嘉力(上海)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认,每年需支付业主的租金总额高达6000万元,但商场实际收益"最高峰时仅勉强收支平衡"。数据显示,2017年后购铺的新业主中,90%仅收到2-3年租金便陷入同样的困局。这场纠纷的核心,直指商业地产领域臭名昭著的"格子铺"模式。开发商将商场切割成10-30平方米的微型产权单位,通过统一运营承诺高额返租,实则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投资者。"当初承诺的独立产权,现在连铺位边界都找不到。"业主们展示的购房合同显示,商铺位置仅标注为"B区某段",未明确四至范围。2024年宝山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文书揭示更残酷现实:因原始格子铺已被打破物理分割,法院无法确定具体产权位置,最终被迫中止执行。这种设计从根源上剥夺了业主的物权处置权,为后续纠纷埋下伏笔。

  运营方的解释将责任归咎于"招商不如预期",但财务数据暴露出更深层的资本算计。据内部人士透露,该商场年运营成本中,管理费占比高达4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15%-20%。更蹊跷的是,在明知亏损的情况下,开发商仍持续以"包租六年"为诱饵吸引新投资者,2017年售出的商铺单价较2008年暴涨300%,而同期商场出租率却从85%骤降至40%。

  "这本质是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商业地产分析师指出,开发商通过售后返租快速回笼资金,运营方则用新业主的租金支付旧债,形成"庞氏骗局"式的资金链。当新增投资者不足以覆盖成本时,整个体系便轰然崩塌。如今宝和嘉力公司正申请破产,其名下已无可执行资产,上千名业主的租金债权可能化为乌有。

  尽管业主们在2024年陆续赢得诉讼,但执行阶段遭遇双重壁垒:一方面,运营方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法院查封时仅剩"12台旧空调和3辆报废车辆";另一方面,产权物理灭失导致交付不能,法官直言"无法强制恢复格子铺原状"。

  高境镇政府介入成立的业主委员会,目前正面临艰难抉择:若恢复原始分割,需承担数百万元改造费用;若继续整体出租,又难以协调上千名业主的收益分配。这种集体决策困境,恰恰印证了格子铺模式"分散产权、统一管理"的先天矛盾。

  这并非个案。全国类似纠纷中,87%涉及售后返租项目,投资者平均损失达购房款的65%。资深房产律师王强提醒:"格子铺风险远超独立商铺,其回报率承诺往往建立在虚构的招商数据上。"他建议投资者:拒绝签署超过3年的返租合同;要求在合同中明确商铺物理边界;核查运营方资产状况及过往项目履约记录。

  长江广场的悲剧,折射出中国商业地产从"增量扩张"到"存量运营"转型期的阵痛。要避免重蹈覆辙,需多管齐下:立法层面:明确售后返租项目的资金监管要求,强制设立租金专用账户;监管层面:将返租承诺纳入广告法审查范围,严惩虚假宣传;行业层面:建立商业地产运营商信用评级制度,限制失信企业参与项目;投资者教育:推广"租金回报率=年租金/购房款"的简单计算公式,破除高收益迷信。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个别业主的投资失败,更是对整个商业地产投资环境的一次警示。在投资商铺等商业地产时,投资者往往被看似诱人的承诺所吸引,却忽视了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开发商的虚假宣传、运营方的经营不善、监管的缺失,都可能让投资者的血汗钱付诸东流。这也提醒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商业地产市场的监管,规范开发商和运营方的行为,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投资者自身也需提高风险意识,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充分了解市场情况,谨慎评估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投资,让自己的财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当蔡先生站在长江国际生活广场锈蚀的自动扶梯前,他手中的购房合同已成废纸。这场持续八年的投资噩梦,不仅是个体的财富悲剧,更是整个行业信用崩塌的缩影。在商业地产从"狂飙突进"转向"精耕细作"的今天,如何重建投资者信心,或许比追究某个开发商的责任更为紧迫——毕竟,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血汗钱与生存希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