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人!这位志愿军老战士为何不停抹泪 生死记忆与家国守望,从”娃娃兵”到战场兄弟连!!
创始人
2025-09-13 13:04:32
0

这位志愿军老战士为何不停抹泪

  【这位志愿军老战士为何不停抹泪】2025年9月12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晨雾还未散尽,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归国仪式已庄严启幕。当覆盖着五星红旗的棺椁被缓缓抬下专机,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战士突然颤抖着举起右手,向棺椁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的泪水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滑落,浸透了胸前那枚褪色的抗美援朝纪念章——这是92岁的何临弟,一位13岁就踏上朝鲜战场的"娃娃兵",用七十年时光等待的团圆时刻。1950年深秋,当美军轰炸机掠过鸭绿江时,何临弟正趴在吉林省图们市的小学教室里抄写课文。这个出生在东北农村的放牛娃,因家境贫寒只读过两年书,却在听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后,瞒着家人徒步走了三天三夜到县城报名参军。"当时招兵干部说我个子太矮,我把裹脚布拆下来垫在鞋里,硬是量出了一米五的身高。"老人回忆时,枯瘦的手指仍不自觉地摩挲着裤脚——那里至今保留着当年"增高"的痕迹。在零下40度的长津湖战场,何临弟经历了人生最残酷的成人礼。作为文工团最小的成员,他既要为前线战士表演节目鼓舞士气,又要承担运送弹药、救护伤员的重任。"有次给三连送手榴弹,路上遇到敌机轰炸,我抱着弹药箱滚进弹坑,等爬起来时棉裤已经冻成了铁板。"老人掀起裤腿,露出小腿上蜿蜒的疤痕,"这是被弹片划的,但比起牺牲的战友,我这点伤算不了什么。"

  真正让何临弟刻骨铭心的,是1952年平安夜那场慰问演出。当时他发着39度高烧,文工团战士赵志刚二话不说将他背到阵地。"他一边走一边哼《团结就是力量》,说'小老弟,等打完仗哥带你去北京看天安门'。"然而当第二次演出准备就绪时,团长却红着眼圈告诉他:"志刚昨天在狙击任务中牺牲了,这是他留下的怀表,说要给第一个背过的战友……"老人从贴身口袋掏出一块锈迹斑斑的上海牌怀表,表盖内侧的照片上,年轻的战士正笑得灿烂。

  在何临弟的记忆里,朝鲜战场处处是"生死离别的课堂"。他见过18岁的通信兵为保护密码本被汽油弹吞噬,见过卫生员跪着爬行两公里运回断肢的连长,更见过排长在冲锋号响起时,用身体压住爆破筒为战友开辟通路。"我们连138人入朝,最后只剩下17个能走路的。"老人颤抖着展开珍藏的战友名录,泛黄的纸页上,23个名字被红笔圈起——那是他用了半生时间确认的牺牲者。

  2014年,当首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时,81岁的何临弟天不亮就赶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他带着自酿的高粱酒,在"无名烈士碑"前坐了整整一天。"很多战友连块墓碑都没有,我就想跟他们说说话。"此后每年清明,老人都会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来陵园"报到",有时擦拭墓碑,有时哼唱《我的祖国》,更多时候是静静地坐着,仿佛在等待某个熟悉的身影。这种守望在2025年迎来转折。随着中韩两国达成新的烈士遗骸交接协议,第十二批归国的68具遗骸中,通过DNA技术成功识别出23位烈士身份。当何临弟在电视上看到"赵志刚"的名字出现在确认名单时,他连夜让孙子订了最早的车票。"七十年了,我终于能告诉志刚哥,我们守住了他没看到的盛世。"

  在沈阳迎回仪式现场,何临弟的泪水让无数年轻人动容。这位经历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他的眼泪里,藏着比炮弹更震撼的力量——那是对"最可爱的人"的深情告白,是对"牺牲"二字的终极诠释,更是对"遗忘"的无声抗争。军事历史学者指出,志愿军战士的泪水具有特殊的历史维度。在零下四十度的战壕里,他们为冻僵的战友落泪;在停战谈判桌上,他们为牺牲的翻译员落泪;在归国列车上,他们为留在三八线以南的烈士落泪。"这些泪水不是软弱,而是将个体命运与家国情怀熔铸的精神钢火。"国防大学教授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说。

  如今,何临弟的孙子正在军校攻读军事历史专业。老人把珍藏的怀表和战友名录交给他时说:"记住这些名字,比记住任何勋章都重要。"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新展区,何临弟的故事与赵志刚的遗物共同构成"生死兄弟"主题展。参观者常能看到老人坐在展柜前,对着照片里的战友喃喃自语:"志刚哥,你看到了吗?咱们用命换来的江山,如今高铁都通到朝鲜了……"

  何临弟的泪水之所以能穿透时空,在于它激活了深植于民族记忆的精神基因。当#志愿军老战士为何抹泪#的话题登上热搜,数万网友在评论区分享家族的抗美援朝故事:有人翻出祖父的立功证书,有人晒出奶奶缝的"保家卫国"鞋垫,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教科书上那些抽象的数字——197653,这个冰冷的伤亡统计背后,是197653个何临弟与赵志刚的故事。这种集体共鸣正在转化为具体行动。在沈阳迎回仪式上,00后大学生志愿者自发组成"守护英烈"团队,承诺每年清明为无名烈士扫墓;某网络平台发起"给志愿军烈士写封信"活动,三天内收到超过50万封电子信件;更令人动容的是,多位烈士亲属通过DNA比对找到亲人后,第一件事就是到何临弟家中致谢——他们知道,是这位老战士七十年的坚守,让无名烈士终于"有名"。

  当夕阳为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镀上金色,何临弟仍在赵志刚的墓前徘徊。他轻轻抚摸墓碑上"烈士永垂不朽"的刻字,突然哼起了那首熟悉的旋律:"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歌声中,一群少先队员捧着鲜花走来,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