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披露正厅干部多次出入私人会所
【重庆披露正厅干部多次出入私人会所】近日,重庆披露正厅干部程志毅多次出入私人会所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这一案例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一把手”腐败问题,通过制度完善与监督强化全方位筑牢权力监督与廉政建设防线,坚决遏制权力滥用与利益输送的生存空间。9月12日消息据报道,重庆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在案件剖析会上指出,从近年查处的典型案例来看,"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特征愈发显著,许多"一把手"的腐化堕落往往始于作风失范的细微之处——从收受一条烟、一瓶酒开始,在温水煮青蛙中逐渐丧失原则,最终演变成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以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原主任程志毅违纪违法案件为例,其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成为揭开其堕落轨迹的重要突破口。程志毅,1963年2月出生于四川南部县,职业生涯历经多个重要岗位:曾任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2016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担任江津区委书记,后转任重庆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在其长达18年的正厅级领导生涯中,程志毅长期掌管城乡建设、区域规划等核心领域,这些岗位不仅权力集中、资源密集,更涉及土地出让、工程招标、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每个决策都关乎地方发展大局与群众切身利益。
然而,2018年至2024年这六年间,程志毅却逐渐背离了公职人员的初心使命。他多次无视纪律红线,频繁出入由管理服务对象在别墅区精心布置的私人会所——这些场所往往以"老乡聚会""企业沙龙"为名,实则暗藏利益输送的玄机。在雕梁画栋的豪华包厢内,程志毅与不法商人推杯换盏,享用着鱼子酱、松露等珍馐佳肴,开怀畅饮单价数千元的茅台、拉菲等名酒。而所有费用均由心怀鬼胎的老板们以"接待费""咨询费"等名义变相承担,逐步形成"吃拿卡要—利益交换—权力寻租"的腐败链条。
程志毅的种种行径,严重违背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充分暴露出其生活奢靡、纪律涣散的本质特征。在商人"润物细无声"的腐蚀下,他逐渐丧失了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敏锐性,从最初接受宴请时的"半推半就",到后来主动索取财物;从违反"四风"问题的小节失守,到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承揽、项目审批等方面为他人谋利并收受巨额贿赂。正如办案人员分析的那样,程志毅在觥筹交错间放松了警惕,在"兄弟情谊"的伪装下突破了底线,最终在贪欲的驱使下堕落为阶下囚,其腐败历程堪称"由风变腐"的典型样本。针对程志毅案暴露的权力运行风险,重庆市纪委监委迅速行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要求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堵塞制度漏洞,加强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同时,在国资国企等领域查处王岳等“一把手”腐败案,形成震慑;组织“一把手”旁听庭审、参观廉政基地,联合妇联开展家风助廉活动。
“一把手”掌握关键权力,程志毅任正厅级18年,却背离初心,从接受吃请、出入会所开始,廉洁防线崩塌,最终走向违法犯罪,暴露出“一把手”岗位的巨大廉政风险。
程志毅案显示,由风及腐、风腐交织是其显著特征,作风问题会演变成违法犯罪,“一把手”被“围猎”后丧失原则,这种循环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破坏了政治生态和经济秩序。
重庆市纪委监委针对程志毅案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为我们提供了应对“一把手”腐败问题的有效思路。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岗位廉政风险排查等制度,是从制度层面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通过规范决策程序,明确权力边界,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排查,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在国资国企、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重拳出击,查处“一把手”腐败案件,形成强大震慑,让潜在的腐败分子不敢轻易伸手。组织“一把手”旁听庭审、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用身边案例警示干部,这种直观、深刻的教育方式能够增强“一把手”的廉洁自律意识,使其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联合妇联开展家风助廉活动,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则是从家庭这一重要阵地入手,构建全方位的廉政防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良好的家风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防止亲属子女利用其职权谋取私利,从源头上减少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程志毅案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把手”腐败的严重危害和权力监督的紧迫性。我们必须以案为鉴,持续加大对“一把手”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廉政教育和家风建设,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能筑牢权力监督与廉政建设的坚固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