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挖眼虐猫”事件系AI编造
【贵阳“挖眼虐猫”事件系AI编造】近日,“贵州文昌阁多只小猫被挖眼砍断四肢”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9月8日,贵阳市公安局云岩分局文昌阁派出所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举报,称在贵阳市文昌阁附近疑似存在虐猫的恶劣行为,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社会关注。对此,文昌阁派出所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警力开展走访调查工作。派出所民警联合辖区办事处、居委会工作人员,在文昌阁周边区域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走访,询问周边居民、商户是否目睹过相关情况。同时,警方还对文昌阁附近近一个月的监控视频进行了全面回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画面,但经过一番努力,均未发现虐猫的实际情况。贵阳市公安局云岩分局党委高度重视文昌阁虐猫舆情,主要负责同志多次组织多警种部门及派出所开调度会,各部门深入讨论明确分工,全力查明真相回应关切。经网络溯源调查发现,文昌阁虐猫舆情的源头是廖某某于9月8日在其小红书账号和三个微信群内发布的相关内容。廖某某在未对所谓虐猫情况进行任何核实的情况下,仅依据网友的推测言论,再结合自身参与救助流浪猫的经验,便主观臆断文昌阁附近存在虐猫行为。随后,廖某某通过AI软件生成了一篇相关文章,并附上五张受伤猫咪的照片,将文章发布至其小红书账号及三个微信群。该内容发布后,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广大网友,本人于9月8号通过微信救助群和小红书,发表了一篇关于文昌阁有猫被虐待的文章,但是本人发表的图片和文案都是从网上下载的,事发地点也未经本人核实的,未经证实就发布到网上。现在本人对发布的文章所造成的影响深感后悔,也希望大家对不实的文章不要再进行转发。”目前,廖某某已对其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并录制道歉视频声明。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
虚假信息是对公众情感的恶意消费与伤害。在“贵阳‘挖眼虐猫’事件”中,虐猫话题极易触动人们内心深处对动物的怜悯与爱护之情。廖某某发布的虚假信息瞬间点燃了网友的愤怒,大量举报涌向警方,众多爱心人士为“受虐猫咪”揪心。但当真相大白,人们发现自己的善意与同情被无情利用,这种情感上的落差不仅会削弱公众对真正需要帮助者的关注与支持,更会让公众在面对类似信息时产生信任危机,不敢轻易伸出援手,长此以往,社会的温暖与善意将被逐渐消磨。
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贵阳市公安局云岩分局党委高度重视此次舆情,组织多个警种部门和相关派出所多次召开调度会,围绕舆情处置、案件调查、事件核查等方面全力开展工作。大量警力被投入到这一本不存在的“虐猫事件”调查中,这无疑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虚假信息在网络上的迅速传播容易引发群体性恐慌和焦虑,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一条虚假信息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大规模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对社会秩序造成难以估量的冲击。
网络技术的双刃剑特性在虚假信息传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AI 软件本应是推动社会进步、方便人们生活的工具,却被廖某某用来生成虚假文章,加速了虚假信息的传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成虚假信息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和智能化,这给虚假信息的识别和防范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果任由虚假信息借助网络技术肆意传播,网络空间将沦为虚假信息的温床,真实信息将被淹没,人们将陷入信息混乱的困境,难以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
防范虚假信息泛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网络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和管理,利用技术手段建立虚假信息识别和拦截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公众也应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辨别能力,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保持理性和冷静。
贵阳“挖眼虐猫”事件虽已告一段落,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不应就此停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虚假信息的危害,各方携手共进,筑牢防范虚假信息的防线,让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都能充满真实、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守护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