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9月1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将在17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其中房屋政策向来是民生重点关注内容。有消息指,政府有意重推终止20年的“租者置其屋计划”。业界推算,若以每单位100万港元、每年售1万公屋单位计,政府每年便能获得超100亿港元收入。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租者置其屋计划”是房委会曾于1998年初推出的租置计划,公屋租户可选择以折扣价购买自己所住单位,家庭入息和资产不设限。
8年期间,房委会共推出39个屋邨、约18万个单位供住户认购,已售出14万个单位。其后,为配合2002年重新订定的房屋政策,房委会在2005/2006年终止有关计划。
消息指,今次该措施未必大范围推行,将先由房委会挑选数个屋邨,咨询居民意愿,再决定拣选在哪些合适的公共屋邨推行计划。
社会有不少支持声音,最新民调显示,76%和21%受访港人分别表示“一定会买”或“多数会买”现时租住的公屋单位;售价方面,居民普遍期望能以市价15%至35%购入。
香港民建联提出“租置2.0”倡议,以满足公屋租户购买现时居住单位的需求,同时帮补库房收入,料计划有望惠及全港约80万公屋家庭。
具体而言,“租置2.0”建议参考公屋家庭平均收入,以市值20%至25%为定价基准,确保住户每月供款及住房支出不超过收入的25%,料多数单位售价将低于100万港元。业界估算,以每年出售1万公屋单位计,政府每年便能获得超过100亿港元的收入。
但同时,租置计划以往衍生混合业权、难以管理等问题。社会亦担心,本届政府目标将公屋综合轮候时间降至4.5年,若重推租置计划,公屋存量会否受影响?
在民调中,市民反对购买的原因主要包括担心未来维修费用的负担,忧虑物业管理问题等。
民建联建议,将出售范围限制于楼宇主体及专属设施,如泵房、电力设备,其他公共区域如车道、商场维持由房委会集中管理,直接避免责任推诿及维修费分配不均等困扰。
此外,由于众多租置屋邨楼龄已近30年,需进行全面验楼及维修,维修开支庞大;建议最终售价将包含一笔上限为10万港元的储备金,由房委会设立“维修基金”,总额足以应付未来三次、每隔15年进行一次的大型维修工程。
香港若重推“租置计划”,在于政府尝试回应公屋居民的置业愿望,提升公屋资源的利用效率。但需要审慎平衡、增加供应、维护社会公平和解决管理难题等多方面的挑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