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释!河南这场雨为啥这么强 多个天气系统的一次“协同合作”!!
创始人
2025-09-12 19:06:10
0

  河南这场雨为啥这么强

  【河南这场雨为啥这么强】日前,河南许昌遭遇破纪录暴雨,部分区域12小时降雨量超160毫米,打破当地9月单日降水历史极值,导致城市严重内涝。那么,不少网友询问:河南这场雨为啥这么强??凌晨4时5分,许昌市气象台将暴雨橙色预警升级为红色,指出林科所、市实验中学等站点降水量已超70毫米,未来2小时魏都区、东城区等地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至清晨7时,市区南立交、湖滨路立交等6处下穿隧道积水深度达2至3米,车辆完全淹没,仅余车顶露出水面;文峰路隧道虽勉强通行,但两侧道路已成“河道”,水流裹挟着树枝、杂物奔涌而下,形成数米宽的湍急“支流”。面对持续升级的汛情,许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5时紧急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全市进入防汛紧急状态。尽管相关部门已提前部署移动泵车、沙袋等防汛物资,但本轮暴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仍远超预期,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严峻考验。这场罕见暴雨不仅造成城市严重内涝,更给当地秋粮作物生长带来巨大威胁,其背后是多个天气系统的“协同合作”,也为我们敲响了应对极端天气的警钟。

  对此,气象专家解释,这其实是多个天气系统的一次“协同合作”。强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就像一个巨型“水汽传送带”,把海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送到河南上空。与此同时,一个叫“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则像一台大功率“发动机”,把地面的暖湿空气强力抽到高空。当温暖湿润的空气攀升至高空,遭遇冷空气的侵袭,其中的水汽便迅速冷却凝结,渐渐汇聚成形态各异的云朵。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层不断增厚,水汽持续聚集,最终化作倾盆而下的瓢泼大雨,如天河决堤般洒向大地。与此同时,黄淮地区生成的气旋如同一位幕后推手,在一旁“加了把劲”,它引导着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使得这场降水的范围不断扩大,一场大范围的强降水就此轰轰烈烈地拉开序幕。

  不少市民在亲身体验后纷纷感慨,这场秋雨和夏天那种电闪雷鸣、来去匆匆的雷阵雨有着明显的不同。夏天的雷阵雨往往如疾风骤雨般猛烈而短暂,让人猝不及防又迅速消散。而这场秋雨,虽然局部地区的雨势极为猛烈,雨滴如豆大般砸落,但整体上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赛事,持续的时间相当长,雨水不断累积,累积雨量十分可观。

  正是这种持续性的降水,让土壤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田间的积水难以快速下渗或排出,而这也正是对生长中的秋粮作物最大的影响所在。

  本次持续的强降雨给许昌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严峻考验。清晨 7 时,市区南立交、湖滨路立交等 6 处下穿隧道积水深度达 2 至 3 米,车辆完全淹没,文峰路隧道虽勉强通行,但两侧道路已成“河道”。尽管许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凌晨 5 时紧急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全市进入防汛紧急状态,相关部门也提前部署了移动泵车、沙袋等防汛物资,但暴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仍远超预期,城市内涝现象严重。这暴露出城市排水系统在应对极端强降雨时存在一定短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的韧性有待提升。不过,应急响应的及时启动和防汛物资的前期部署,也体现出相关部门在防汛工作中的积极作为和应对能力,为减少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夏季电闪雷鸣、来去匆匆的雷阵雨不同,此次秋雨具有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的特点,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这种持续性的降水使土壤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田间的积水难以快速下渗或排出。而此时正值秋粮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长时间的积水会导致作物根系缺氧,影响其正常呼吸和养分吸收,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作物绝收。这不仅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对当地的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河南许昌此次破纪录暴雨并非个例,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形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提升应对极端天气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对极端天气的预测准确率和预警时效性,为防汛减灾争取更多时间;另一方面,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和韧性,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和扶持,推广适应极端天气的农业种植技术和品种,降低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河南许昌的破纪录暴雨是多系统“协同合作”下的极端天气事件,它给城市和农业带来了严峻考验。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