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9月12日电 自20世纪80年代起,香港便开启控烟进程,历经40余年构建起全面且严格的控烟体系,从立法划定禁烟区到多维度管控烟草全链条,持续筑牢公共健康防线。
据香港相关法规及公开信息显示,1982年香港首次颁布《吸烟(公共卫生)条例》,将公共交通工具、电影院等纳入禁烟范围,拉开系统性控烟序幕;此后数十年间,禁烟区域不断扩大,2007年全面室内禁烟令生效,2009年酒吧、夜总会等场所也被纳入禁烟范畴,违者最高可罚5000港元。
在税控、包装警示等领域,香港亦持续加码:2009年、2011年及2023年多次大幅提高烟草税,2017年起要求烟草包装健康警示复盖面积最少85%,并增加忠告式样与戒烟热线信息。同时,香港全面禁止电子烟等新型烟草产品,加强入境烟草管控,对违规行为最高可判7年监禁,还通过设立中医戒烟门诊、融入烟害科普课程等强化戒烟服务与宣传教育。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刊出的《2025年控烟法例 (修订) 条例草案》明确,2026年1月1日起,公共交通排队区、医院周边3米范围等将新增为禁烟区域,违规吸烟罚款提至3000港元,旅客超量携带免税卷烟罚款也增至5000港元,标志著香港控烟措施将进一步收紧。
文字收集整理:香港新闻网 制图:苏淳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