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学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
【有小学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一份来自广州南沙区某小学的建议书在网上掀起波澜,文中多次强调“不要让家里老人接送学生”,折射出当下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困境。2025年9月初,广州南沙区一所小学发布的建议书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该建议书详细列举了老人接送孩子的多重风险,明确要求家长“不要让家里老人接送学生”,并多次强调这一建议。
这份建议书并非简单提及,而是详细阐述了老人接送孩子的潜在风险。学校指出,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可能引发安全风险,需要家长朋友们高度重视和关注。建议书中明确提到:“要着重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是否胜任”,并表示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不要接送学生。这些内容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引发了广泛讨论。校方还列举了让家里老人接送学生的具体弊端: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合接送学生;缺乏安全意识,不看红绿灯;孩子乱跑老人跟不上;记忆力不好,容易忘带孩子上学需要的物品。
9月11日,南沙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对此事作出回应:“尽量不让老人接送小孩的建议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教育局表示理解家长的实际情况,相信家长会根据老人的身体条件作出合理判断,不会让行动明显不便的老人承担接送任务。该建议并非强制要求,多次强调可能是担心部分家长未能及时关注到相关信息。工作人员还表示,会将相关情况记录并交给对应部门进行核实,以确定该建议是出自教育局的文件,还是学校自行发布的提醒。
学校的建议虽然出于安全考虑,却在家长群体中引发了强烈反响。许多家长表示,如果条件允许,谁愿意让年迈的父母去接送孩子?“我要是有条件亲自去接送孩子,还用得着劳烦老人家吗?” 这是许多双职工家庭面对这一建议时的真实反应。当下年轻父母面临的孩子接送难题确实棘手——他们要么参加托管、课后服务,要么请假提前下班去接。尤其是如今广州实行新的课程表,小学一、二年级下午的放学时间推前,家长们接送孩子的压力更大了。
请假接送孩子,一两次还可以,次数多了单位肯定有意见。影响考勤绩效工资事小,搞不好连工作都丢了。选择托管服务,长期下来又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这不是单个家庭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学生“接送难”的问题,表面上是学校和家长的责权问题,其实也反映了社会环境的缺失。从学校到家一路上都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环境复杂,稍不小心就可能发生意外状况,这才产生了接送问题。
为什么学校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背后的安全担忧值得关注。老年人接送孩子确实存在诸多隐患。很多老人习惯骑自行车或两轮电动车接送孩子,这些交通工具安全系数较低。加上很多老人年纪大,听力视力等反应能力都很差,有的还不看红绿灯,经常出现在路口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他们连自己的安全问题都无法顾及,又能如何照顾好身边的小孩子?
要真正解决学生“接送难”的问题,需要的是社会层面的解决方案。如果能够调整城市建设的思路,建设青少年友好型城市,规划多一些可供学生安全的、愉快的玩耍嬉戏的免费公共设施,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接送难”的问题。一些地方已经做出了有益尝试。福建南平市建阳区崇阳街道通过开通专门公交线路,解决了460余名学生的接送难题。铜鼓县带溪乡则通过延长校车路线3公里,解决了山村孩子的上学难题。
学校和家长都没有错,都是为了学生(孩子)好,只是双方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手段不同而已。站在学校立场,由家长亲自到校接学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相比老人,父母的精力更好,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意识强,孩子也更听话,在路上不容易出意外,更能保障学生的安全。但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并不是不知道自己亲自去接孩子最好,可是现实条件不允许。
这份看似“不近人情”的建议,折射的是当下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在学校安全责任与家庭实际困难之间,需要的是更多理解与更具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也许真正的出路不在于由谁接送孩子,而在于如何建设一个对儿童更友好的社会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安全、独立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