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特朗普的政治盟友、知名保守派媒体人查理-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遭枪击不治。美国两党都谴责这一行径。特朗普更是要求严惩凶手。
虽然现在有关枪手谋杀动机尚未清楚,但查理-柯克的被杀已经被政治标签化,因所持保守观点并宣传这些观点而遭枪杀。
31岁的查理-柯克出生在一个保守家庭,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平时示人以重视家庭、夫妻和睦、慈祥而充满爱的父亲。极大限度吻合了美国传统保守的人物形象。在众多的保守观点人群中,并不限于年长者。且大多数保守派,只重视自身的言与行,过于声张和长于宣传者,往往不是传统保守派的做法。查理-柯克倒是年轻一代的保守派典型,喜欢把保守观点传播与现实政治诉求紧密结合,高调宣传这些保守价值观,并加以系统化甚至极端化。这就容易诱发把观点之争转向生存之争的暴力事件。
央视截图。
查理-柯克公开演讲的主要观点是:“觉醒主义+伊斯兰主义正在合力摧毁美国生活方式”,“敌人就是觉醒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与伊斯兰主义结合起来,冲击我们称之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传统”。柯克进一步解释道,“美国生活方式很简单:结婚、生子、买房、孩子能安全骑车玩耍、送进好学校、住在犯罪率低社区”。
看似平常甚至家常的平淡言论,但查理-柯克又是那么不平常。美国有媒体称他在当代最有影响力的top 100人之列。早在他18岁时就创立一个保守派民间政治组织,目前这一组织覆盖了全美3000多个学校。他随便一篇社交媒体的博文,会引来以亿计数的阅读量。有评论总结他的两个能量:既能在保守派老人那里筹集到天量资本资助他的活动,又能以较高的操作技巧,在年轻人那里吸引到巨大关注流量,再反哺老人资本。在信息为王的当今,他创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意识形态工厂”。粉丝对他的崇拜到“一生只能见到一次的烈士”,是“美国未来总统的天选之人”。
与马斯克利用个人的影响力和捐出巨资高调为特朗普助选不同,查理-柯克以广泛的“基层堡垒”严密组织,悄悄为特朗普的当选贡献了超过10%的选票。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下令全国降半旗为他致哀的高规格来由。
在查理-柯克被谋杀前两天,北卡发生黑人在地铁上无端用刀捅死前排座位上的一位年轻貌美的乌克兰战争逃亡者。躲开了俄罗斯的战争炮弹,却死在法制健全的和平美国。受害者的这些悲情因素,激起美国国内的广泛同情。特朗普为此要求法院给以罪犯以极刑判决。同时保守派势力借此攻击是左派思想治理下的美国悲剧。这两个不相关的谋杀案,谴责指向是相同的,那就是左派思想指导下的民主党。
随著即将到来的美国中期选举日益逼近,两党都会利用社会事件作不同的价值解读,以期在中期选举中击败对手。
美国今日分裂并由此带来的很多乱象,除了现实因素,也有著深刻的历史由来。美国19世纪之前在国际上一直奉行孤立主义。二战中以解放者姿态,反对殖民主义、推动民族国家独立,赢得“民主灯塔”美名。带著这样的道德光环和与苏联冷战中赢得最终胜利,慢慢也脱变成霸权主义和充当世界警察角色。联邦政府的工作重点和注意力投放在国际事务中。“政治正确”左派思潮下,这只照亮世界前进道路的灯塔下,种族、枪支、宗教信仰、移民和偷渡等内政问题被忽略而形成了“灯塔下的灯下黑”。曾出现了民主党人治下的联邦政府宽容非法移民,而厌恶非法移民的由共和党控制的如德州,对涌进来的非法移民,转送到民主党人治下的如加州等地。至于其他各类犯罪在宽容和接纳“多元文化”的幌子下,日益增多,以致许多城市的特定区域成为犯罪者们的天堂。
这些本来属于州和以下各级地方政府治理的普通社会治安问题,因党派分裂,既是攻击对手的证据,又是达不成共识而延误治理机会形成治安痼疾。
就这些“灯下黑”,特朗普提出的“美国优先”该翻新其中内涵,不是在国际上为争得一国之利的优先,而是把国内治理作为优先。特朗普近来以联邦政府强行干预华盛顿特区的地方事务管理,派兵进入加州部分地区,军队开进芝加哥街头,都是这一政策转向的苗头。
以一国之利而争天下,必遭众反;以一党甚至一人之利而治国家,必失公正。“灯塔“下的“灯下黑,面积不断在扩大,美国如何走出上层政治分裂和底层暴力的双重风暴区,却非易事。
(作者钱言:资深时事评论员、香港亚旅卫视常务副总编。本网获独家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