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惊人发现:火星或曾存在远古生命
【NASA惊人发现:火星或曾存在远古生命】一块来自火星耶泽罗陨石坑的岩石样本,表面布满了奇特的“豹斑”和“罂粟籽”状纹理,正在改写人类对宇宙生命的认知。2025年9月1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了一项震撼科学界的发现:“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生命迹象。这块被命名为“蓝宝石峡谷”的岩石样本可能保存着远古微生物生命存在的证据,为人类寻找地外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
NASA新任局长肖恩·达菲在周三的记者会上表示,这一成果是三十年探索火星的里程碑。他强调这是迄今为止见过的最有力的生物学特征证据,可能意味着火星上确实存在过生命。科学副局长尼克·福克斯进一步解释说,这种信号和特征与地球上由生物活动产生的迹象相似。NASA官员称,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在火星上发现的最清晰生命迹象”。
这一发现已经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经过了严格的同行评审。
科学家们重点分析了火星耶泽罗陨石坑中的奈雷特瓦河谷区域。这一地区在数十亿年前曾有河流流过,留下了大量泥质岩石。研究团队在这些古老的岩石中发现了类似“罂粟籽”和“豹斑”的奇特斑点和颗粒形态。探测车的仪器检测出这些斑点中含有铁和磷等关键元素,在地球上这类化学物质通常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的副产物。
2024年7月21日,“毅力号”采集了相关岩石样本。科学家们在其中发现了明显的脉状结构,主要成分为白色的硫酸钙。
NASA表示,“毅力号”采集的这一样本具有“潜在生物特征”。所谓“潜在生物特征”,是指可能含有生物起源的物质或结构,但仍需更多数据和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其是否与生命相关。“毅力号”科学家、论文第一作者乔尔·胡罗维茨指出,这些微小的痕迹极有可能是火星上远古微生物留下的印记。这些化学物质组合可能为微生物代谢提供了丰富的能量来源。然而,仅凭这些化学特征还不足以证明其为潜在的微生物生命迹象,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些数据。
要完全确认这些矿物是否由微生物生成,唯一的方法是将岩石带回地球进行分析。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提出过火星样本带回计划,但前景极为不确定。目前,NASA科研预算正面临大幅削减,这一削减方案已写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2026财年预算提案中,而样本带回任务正是可能被取消的项目之一。
NASA计划到2026年中确定最终架构,同时探索更低成本的商业合作路径。目标是在2035–2039年之间将样本带回地球。
“毅力”号火星车于2021年2月在火星耶泽罗陨石坑着陆。据悉,“毅力”号的任务包括寻找火星远古时期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探索火星的地质和气候特征、为未来人类探索和登陆火星探路等。过去四年来,它一直在探索名为“杰泽罗陨石坑”的区域,这里曾是一个古老的湖泊,有一条河流汇入其中。这个地区在数十亿年前曾有河流流过,留下了大量泥质岩石。去年,“毅力号”火星探测车在一条由河流切割出的峡谷底部、名为“光明天使地层”的地区发现了这些豹纹岩石。它们大约有35亿年的历史,是一种由黏土形成的细粒岩石——泥岩。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家Sanjeev Gupta说道:“这种样本我们从未见过,它直接提出了问题——火星上存在生命吗?我们需要地球上更完善的实验设施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最终证实这是火星生命遗迹,将证实生命在宇宙中可能不是孤例,而是只要条件适宜就会自然涌现的普遍现象。正如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副主任托马斯·祖布臣所言:“无论最终结论如何,‘蓝宝石峡谷’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视火星生命之谜的独特窗口。”
科学家们计划重新校准探测器的有机物检测阈值,并建议在耶泽罗坑边缘寻找更古老的露头岩层。SETI研究所提议开发专门识别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新型光谱仪。目前,“毅力”号正继续向三角洲地区挺进,其钻头对准了另一处富含碳酸盐的岩层,那里可能保存着更完整的“化学化石”。中国也在推进一项可能于2028年发射的火星采样带回任务。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天问三号首席科学家侯增谦与合作者在《自然-天文学》发文,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天问三号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蓝图。
截至2025年9月,毅力号已经在火星上采集了43管样本。其中“蓝宝石峡谷”样本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证明火星远古生命存在的证据之一。
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表示:“毅力号这一新发现是迄今距离‘在火星上发现生命’最近的一次。”然而科学家们仍保持谨慎,强调需要将样本带回地球进行最终确认。这场寻找地外生命的征程,正如卡尔·萨根所说:“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如果只有我们一个生命体,空间浪费是多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