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朦胧新剧6月才杀青
【于朦胧新剧6月才杀青】9月11日,有消息称男演员于朦胧在北京坠楼身亡,据悉今年6月,于朦胧参演的新剧才杀青。据悉,其原定12日央视播出的《大宋词人传-柳永》临时撤换,节目组暂未回应。网友表示:“雪藏了这么多年,事业慢慢有了起色”、“更不可能是自杀了,明天还有直播工作”!根据多方信源交叉验证,我们可以大致还原出于朦胧事件的关键时间节点。9月10日21:31,于朦胧的微博账号最后一次显示在线,这是他留给公众的最后“数字痕迹”。当晚间至次日凌晨,据知情人士透露,于朦胧设宴招待朋友,结束后于凌晨2点左右反锁房门回房休息。然而,9月11日6时许,朋友发现他未现身,最终在楼下发现了他的遗体,现场目击者称,纱窗被扣开,推测他可能通过此方式离开房间。9月11日上午,北京朝阳区常营派出所、八里庄派出所等多地警方回应称“未收到相关消息”,但网络传言愈演愈烈。中午时分,“#于朦胧坠楼#”话题冲上热搜榜首,粉丝和网友集体崩溃:“昨晚还在刷他的微博,怎么突然就……”值得注意的是,于朦胧的最后一条公开动态停留在9月3日,而他的小红书账号则在9月10日晚仍有互动记录。这种“数字生命”与现实悲剧的强烈反差,让整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面对舆论风暴,北京警方迅速介入调查。据三湘都市报、极目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朝阳区常营派出所民警明确表示:“没有收到相关消息。”八里庄派出所、六里屯派出所工作人员同样表示“暂不清楚情况”。然而,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警方已初步排除他杀可能,但具体死因尚未公布。结合现场目击者的描述——纱窗被扣开,推测于朦胧可能是自行离开房间后坠楼——这一细节让事件更加复杂。“排除刑事案件”意味着什么?是自杀?意外?还是仍有隐情?目前,官方尚未给出明确结论,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极可能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
于朦胧的突然离世,让无数人不禁追问:他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回顾他的职业生涯,这位2013年《快乐男声》全国第十名的选手,曾凭借《太子妃升职记》中的“九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白真”等角色红极一时。然而,近年来,他的演艺事业却明显下滑。2023年复出后,主演的《一伞烟雨》反响平平,尽管他的“白月光”形象获得好评,但未能挽回事业颓势。2024年后,他几乎淡出大众视野,客串角色居多(如《临江仙》《侠客行不通》《永夜星河》等),且排名靠后(演员表第12位甚至更后)。天眼查数据显示,他名下的两家影视工作室(上海起萌影视、东阳鲜萌影视)分别于2024年11月和2025年7月注销,目前名下已无存续公司。
事业瓶颈、资源减少、转型受阻——这些压力对于一个性格内向敏感的艺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据知情人士透露,于朦胧曾自述“失恋后会闭门痛哭”,并习惯将悲观情绪归咎于自己。2023年拍摄现场流露的疏离感与脆弱感,也被解读为心理压力的表现。更令人担忧的是,他最后一条社交媒体动态(9月3日发布)中,照片里的他神情落寞,身形消瘦异常,与荧幕上的形象反差极大。有网友直言:“他看起来极不健康,疑似受抑郁症困扰。”
于朦胧的悲剧,再次将娱乐圈艺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推上风口浪尖。近年来,从韩国艺人雪莉、具荷拉,到华语歌手卢凯彤、乔任梁,再到演员李玟等,因抑郁症或心理压力选择极端方式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些悲剧的共同点在于:高强度工作与舆论压力让艺人长期处于聚光灯下,承受着来自粉丝、媒体、资本的多重压力;角色塑造的心理消耗也不容忽视,长期演绎不同角色可能导致情绪内耗,尤其是古装剧演员,往往需要长时间沉浸在复杂情感中;此外,行业支持体系缺失也是一大问题,许多经纪公司缺乏专业的心理疏导机制,艺人一旦遭遇挫折,往往孤立无援。
于朦胧的案例尤为典型——他性格内向敏感,不擅表达情绪,加上事业下滑、资源减少,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而经纪团队是否尽到了心理疏导的责任?这也成为网友质疑的焦点。
尽管官方尚未确认于朦胧的死因,但他的离世已在网络上引发巨大震动。粉丝们纷纷在超话、微博留言:“昨天还在刷你的视频,怎么突然就……”“白真上神,一路走好。”“希望不是真的,但如果是,请安息。”更有网友翻出于朦胧早年的访谈片段,感慨:“他的笑容背后总透着一丝疲惫。”也有人呼吁:“希望娱乐圈能重视艺人的心理健康,别再让悲剧重演。”
于朦胧的坠楼疑云,不仅仅是一个明星的陨落,更是一个关于现代人心理健康、娱乐圈生态、社会压力的沉重话题。这不禁引发我们的反思与追问:我们该如何避免下一个悲剧?
艺人需要更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经纪公司、平台方应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制,而非仅仅关注商业价值。公众应理性追星,拒绝过度苛责,艺人的形象往往经过包装,真实生活中的他们可能比屏幕上更脆弱。社会也需关注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不是“矫情”,而是需要专业干预的疾病。
截至发稿前,于朦胧的亲友及经纪团队仍未公开回应,但无论最终调查结果如何,这个曾经用精湛演技打动观众的演员,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昨晚还在微博活跃的他,为何突然选择离开?这个问题或许永远没有答案。但我们可以做的是——更加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拒绝冷漠,给予温暖。于朦胧,愿天堂没有痛苦,愿你的“白真”永远温润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