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轰炸卡塔尔后 以总理喊话全世界 不要“窝藏恐怖分子”,要驱逐他们或将其绳之以法!!
创始人
2025-09-12 05:02:16
0

  轰炸卡塔尔后 以总理喊话全世界

  【轰炸卡塔尔后 以总理喊话全世界】当地时间9月10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我要向卡塔尔及所有“窝藏恐怖分子”的国家喊话,要么驱逐他们,要么将他们绳之以法,如果你们不做,以色列便会这么做”,同时,指责卡塔尔资助哈马斯并为其领导人提供豪华住所。9月9日,一场代号为“烈焰之巅”的军事行动在中东地区掀起惊涛骇浪。当天,15架以色列战机以雷霆之势远程奔袭卡塔尔,密集的火力覆盖下,哈马斯5名高层在爆炸中不幸丧生,同时还有1名卡塔尔安全官员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中罹难,现场一片狼藉,惨状令人痛心。对此,知名评论家牛弹琴发表观点称: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中东地区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其严重性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毕竟,长久以来,卡塔尔在中东复杂得如同迷宫般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始终处于一个颇为特殊且关键的位置。它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和平使者,不辞辛劳地在以色列和哈马斯这两个长期敌对的势力之间来回奔走。凭借自身强大的影响力和高超的外交智慧,卡塔尔扮演着关键斡旋者的角色,试图为这片被战火反复肆虐的土地带来和平的曙光。甚至,在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上,卡塔尔还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在中东最为亲密的盟友之一。要知道,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可是美国在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军事基地,这里停放着众多先进的战机,部署着大量的军事人员,这一基地的存在,无疑彰显着美卡之间紧密得如同钢铁般的军事合作关系。几十年来,哈马斯海外总部一直稳稳地设在卡塔尔,期间卡塔尔与以色列似乎有着一种微妙的默契,这种默契无形之中为卡塔尔提供了一层保护,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免受中东动荡局势的攻击。但如今,这层脆弱的默契却被无情地打破。这也再次印证了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在强权面前,所谓的规则与默契就像薄纸一样脆弱不堪。

  卡塔尔对此愤怒到了极点,首相穆罕默德言辞激烈如炮火般倾泻而出,痛斥以色列的袭击行径是彻头彻尾的“背信弃义”,将其明确定性为毫无底线的“国家恐怖主义”。此番掷地有声的言论一经传出,如同在国际舆论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从联合国秘书长到众多国家,纷纷对以色列的恶劣行径表示谴责。毕竟,卡塔尔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对其随意进行轰炸,这无疑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蔑视与肆意践踏。不妨以他国反对派在美、英、法等国首都的遭遇为例,这些国家对于自身主权和安全极为重视,对任何侵犯主权的行为都坚决抵制。倘若任由这种随意攻击主权国家的行为肆意妄为、肆虐横行,那么世界必将陷入一片混乱无序的黑暗深渊之中。倘若公理最终在武力的淫威下屈服,那么世界将无情地倒退回弱肉强食、毫无规则可言的丛林时代,那将是人类文明的巨大倒退。

  9月9日,以色列发动代号“烈焰之巅”的空袭行动,15架战机长途奔袭,如同一群凶猛的恶鹰扑向卡塔尔。此次袭击造成至少6人死亡、数人受伤,其中包括1名卡塔尔安全官员。尽管以色列宣称其目标是“正在讨论美国停火方案的哈马斯谈判代表团”,还强调使用了“精确弹药”以减少平民伤亡,但此次袭击直接发生在卡塔尔境内,且针对的是受卡塔尔外交保护的国际斡旋方。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痛斥此举为“国家恐怖主义”,直言其“扼杀了解救加沙人质的最后希望”。国际法明确规定,一国不得对另一国主权领土实施军事打击,除非符合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或正当自卫。以色列此次行动既无安理会决议支持,也未满足自卫的紧迫性条件,实为对卡塔尔主权的公然践踏。更讽刺的是,以色列一边指责卡塔尔“窝藏恐怖分子”,一边将轰炸谈判代表团的行为美化为“打开结束加沙战争的大门”,这种自相矛盾的逻辑充分暴露了其以“反恐”为幌子实现战略扩张的真实意图。

  卡塔尔长期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调解方。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卡塔尔积极奔走,不仅推动多轮人质交换谈判,为被困人员争取生存希望,还每月向加沙地带提供3000万美元援助,这些援助如同及时雨,避免了当地人道主义灾难的进一步恶化。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马斯哈尔等核心成员长期居留多哈,正是基于卡塔尔与哈马斯的历史渊源——作为穆斯林兄弟会的支持者,卡塔尔通过政治庇护和资金援助维持与哈马斯的特殊关系,并将其巧妙地转化为外交筹码,在中东局势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然而,以色列的袭击彻底撕裂了这一平衡。内塔尼亚胡将卡塔尔定义为“恐怖主义资助国”,并蛮横地要求其“在主权让渡与军事打击间二选一”,这实质上是将卡塔尔逼入绝境:若驱逐哈马斯领导人,卡塔尔将丧失斡旋资格,还会引发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声讨;若拒绝驱逐,则可能面临更多军事打击。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已宣布“重新评估斡旋角色”,这标志着中东和平进程失去最重要的中间方,加沙停火谈判或陷入永久僵局,中东地区的和平之路愈发艰难。

  卡塔尔虽军力有限,但并非孤立无援。作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卡塔尔与美国签署有长期安全协议,其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的核心军事枢纽。此次袭击后,卡塔尔迅速启动多边反制:通过海湾合作委员会、阿拉伯国家联盟和伊斯兰合作组织谴责以色列,并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紧急议程。尽管美国官方呼吁“克制”,但未对以色列行为进行实质性追责,暴露出其在“支持盟友”与“维护国际秩序”间的矛盾立场。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以色列的“越境反恐”模式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若国际社会默许以色列轰炸卡塔尔,则伊朗、叙利亚等国可能以同样理由对境外目标发动打击,中东将陷入“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警告:“今日多哈,明日便是大马士革、德黑兰。”这一预言并非危言耸听。

  内塔尼亚胡将袭击包装为“结束战争的契机”,实则与和平背道而驰。哈马斯高层在袭击中虽未全部丧生,但其谈判团队遭重创,短期内难以重组;卡塔尔因主权受辱退出斡旋,美国主导的停火方案失去执行平台。更关键的是,以色列通过此次行动向哈马斯传递明确信号:任何通过谈判妥协的尝试都将被视为软弱,唯有武装抵抗才能争取生存空间。

  这种逻辑与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存密切相关。其领导的右翼政府长期依赖“强硬反恐”维持选民支持,加沙战争的延续恰恰是其巩固权力的工具。卡塔尔的斡旋曾多次推动临时停火,威胁到内塔尼亚胡的“战争红利”。此次袭击既是军事行动,更是政治清算——通过摧毁和平希望,迫使哈马斯重回地下抵抗,从而为以色列长期军事存在制造借口。

  以色列对卡塔尔的袭击,本质是以“反恐”之名行霸权之实。当军事打击成为解决政治分歧的首选,当主权国家沦为强权博弈的棋子,中东和平将沦为遥不可及的幻象。国际社会必须明确立场:谴责一切违反国际法的军事行动,捍卫主权平等原则,重建被破坏的斡旋机制。否则,多哈的硝烟终将蔓延至更广阔的地区,而和平的代价,将远超任何一方的承受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