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特区政府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论坛的主题为“合作求变 共建未来”。出席的6000名嘉宾来自多国政府、企业及组织,并将见证香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9份谅解备忘录及合作协议。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致辞中表示:“香港是理想的共建‘一带一路’枢纽,香港连结亚洲与世界,是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香港充满活力、创新及可持续发展,会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李家超首次把香港定位为:“一带一路”枢纽,道出了香港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独特地位、显著功能和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此前,香港已成功举办九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吸引逾1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5万名嘉宾参会,累计组织约5400场商务对接会议,支持超过2000个项目,促成30多项合作交易,涵盖基建、金融、科技、绿色发展等多个重要领域。
香港举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影响力越来越大,说明香港的功能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认可,也说明香港具有作为“枢纽”的多重优势。随著“一带一路”深入推进,香港引擎和枢纽角色渐渐凸显。不妨从以下角度观察分析。
双向门户,促“内联外通”
Archireef是一间研发人工礁盘,拯救濒危珊瑚的本地初创公司,该公司三年前透过“一带一路”论坛,配对到中东最大主权财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的投资,获邀到当地发展,成功“出海”。
这间公司的一位创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东规模那么大,我们很容易迷失,在营商环不断改变的情况下,一个正确的对接可以帮我们节省几个月时间。”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一带一路”论坛成为企业“出海”的“领航灯”。事实上,无论是内地和本港企业“走出去”,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引进来”,都需要有人引导,香港正是最理想的“向导”。
在香港,“一带一路”专员何力治颇为活跃。他早前率团访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共签署21份合作备忘录。何力治明显地感到,各经济体高度认可香港“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一是“一带一路”国家高度认可香港的平台优势,当地众多“小而美”的商业化项目,渴望以香港为路演平台,寻求融资、专业服务及合作伙伴;二是内地民企、尤其是中小企业高度认可香港的“超级联络人”优势,希望借助香港平台开拓国际市场;三是各方都高度认可香港在国际标准对接等领域的能力和经验,希望能协助本地企业对接国际市场。
中国香港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国家优势和世界优势的国际城市,香港已经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和把海外企业“引进来”的“双向门户”。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在与笔者的交流中多次表示,“双向门户”的大门越开越大,意味著“内联外通”作用越来越大,在促进“一带一路”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香港的能量才刚刚开始释放,未来肯定山高水长、天高地阔。
综合服务,可“打包出海”
8月26日,“双登股份”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这是内地一家科技型企业,企业负责人今年5月随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的中东考察团出访后,选择以香港作为国际化平台,推动全球业务。
9月2日,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人民币20亿元点心债。这是哈萨克斯坦发行人在全球发行的首单人民币债券、亦是中亚地区发行人首次到香港发行的债券。
笔者担任外部独立董事的“中国中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拥有很多大中型基建和工程项目。今年以来,这间公司加大在香港深耕,就是希望从这里向“带路”国家展翅飞翔。
香港资本市场接二连三的重磅消息传来,显示出香港金融服务倍受青睐。
其实,香港的专业服务优势不仅体现在资本市场,香港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带一路”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
香港是全亚洲保险公司最集中和保险密度最高的地方,香港管理大型基建项目风险的专业知识、丰富经验与完善制度,可为“一带一路”项目编织“安全网”。
香港拥有清关快、零关税的优势,香港机场连续14次获选为全球最繁忙货运机场,香港船舶注册按总吨位计位列全球第四,可以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香港是普通法地区,做出的法律仲裁受到全球140多个国家的认可,如今,国际调解院落户香港,更给香港加分,香港可为 “一带一路” 沿线交易及法律争议解决提供高水平服务。
香港要做大“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还可借助内地企业的力量,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打包服务”。
象“中国中铁”这样的“中”字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承揽了机场、铁路、港口等大型基建项目,香港的金融、物流、保险、法律、会计、测量、设计等行业可与这些“中”字头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透过一个个大型项目,把香港的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放大,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影响力。
人文交流,助“民心相通”
2024/25学年,吸引超过4000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港就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课程。在2024/25年度,民政及青年事务局的各项相关实习和交流计划共有约1400名青年人参加,涵盖多个“一带一路”国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毕业后,往往与香港保持密切联系,创建有价值的国际网络,提升香港的全球地位和影响力,促进各领域合作,有助于筑牢人文根基,促进民心相通。
这仅仅是开始,在促进“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方面,香港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其一,从教育的角度看,香港拥有5间世界百强大学,名校的密集程度是全世界是少有的,香港可成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才培育基地。
其二,从文化的角度看,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实行“两文三语”,英语也是官方语言,无论是亚太、欧美、还是穆斯林国家的人士在香港生活都不感到陌生,香港可成为“一带一路”国家各类人才的汇聚地。
其三,从生活便利度看,香港地处亚洲中心,飞往亚洲主要城市航程少于四小时,而全球半数人口在香港五小时航程范围内,香港是世界公认的“自由港”,货币自由兑换,货物自由进出,资讯自由,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香港生活都会感到十分便利,香港可成为“一带一路”国家高净值人士休闲度假的目的地。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去年和今年来港调研时都反复强调,香港要善于把自身的发展放在国家大局下思考和谋划,找准契合点。
由中国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是一盘“大棋局”,让香港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枢纽,顺应了市场需求,彰显了香港优势,无疑找准了契合点。接下来,应通过实实在在的措施,把香港的优势放大,让香港成为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枢纽。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