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诉失败 需赔女方8330万美元
【特朗普上诉失败 需赔女方8330万美元】9月8日,位于曼哈顿的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正式驳回前总统特朗普对女作家卡罗尔诽谤案的上诉请求,维持纽约联邦陪审团2024年1月作出的8330万美元赔偿裁决。这一判决不仅让特朗普背负上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个人名誉赔偿,更将总统豁免权、司法独立性等核心议题推上风口浪尖。这起案件的源头可追溯至2019年。时年75岁的专栏作家E·琼·卡罗尔公开指控特朗普于上世纪90年代在纽约某百货商场更衣室对她实施性侵。面对指控,特朗普在《纽约》杂志撰文称卡罗尔的指控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并暗示其“为卖书编造故事”。这场舆论战迅速演变为法律战——卡罗尔以诽谤罪将特朗普告上法庭。2023年5月,纽约联邦陪审团首次裁定特朗普性侵成立,并认定其后续否认言论构成诽谤,判决赔偿500万美元。但这场司法马拉松远未结束:2024年1月,同一陪审团追加裁决特朗普需支付惩罚性赔偿金,总金额飙升至8330万美元。特朗普团队随即以“总统豁免权”和“赔偿金额过高”为由提起上诉,却在2025年9月8日遭遇彻底挫败。本案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在于特朗普团队反复主张的“总统豁免权”。在上诉文件中,其法律团队援引1982年“尼克松诉菲茨杰拉德案”判例,声称总统在任期间享有“绝对民事豁免权”。然而,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在70页的判决书中明确驳斥了这一论点。“总统豁免权从未延伸至卸任后的私人行为。”主审法官苏珊·卡尼在宣判时强调,“当特朗普以公民身份发表诽谤言论时,他必须与其他公民承担同等法律责任。”这份判决书更援引1793年“华盛顿总统中立性案”历史先例,指出“任何试图将总统职位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主张,都将动摇共和制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本案宣判前两周,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刚以“违宪”为由驳回特朗普试图废除“出生公民权”的行政令。两起案件形成司法呼应:当特朗普试图用行政权力突破宪法边界时,联邦法院系统正以罕见力度捍卫法治原则。
这起案件的戏剧性远超普通民事纠纷。在特朗普2024年重返白宫后,其团队将本案塑造为“自由派法官对保守派的政治迫害”。法律团队发言人塔科皮纳在宣判后宣称:“这是民主党操控司法系统的又一铁证,特朗普总统将继续赢得对自由派法律战的胜利。”
然而,司法数据揭示出不同图景。根据美国国家法律就业协会统计,自2016年以来,特朗普在各级法院的败诉率高达67%,远超奥巴马时期的39%。更耐人寻味的是,本案主审法官苏珊·卡尼由特朗普本人提名,却在判决书中展现出惊人的司法独立性——她不仅维持原判,更主动将赔偿金额从8330万美元上调至8970万美元(含利息),创下美国诽谤案赔偿纪录。
“当权力试图腐蚀司法时,法官的脊梁就是最后防线。”卡罗尔律师罗伯特·卡普兰在胜诉声明中指出,“这份判决向所有性侵受害者传递明确信号:即便面对最强大的对手,正义终将到来。”
案件引发的社会震荡远超法庭范畴。在纽约街头,支持者高举“真相终将胜利”标语,反对者则焚烧判决书副本怒吼“司法已死”。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调显示,62%的美国人认为本案“暴露出政治对司法的过度干预”,而这一比例在独立选民中高达71%。
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这起案件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美国民主制度的核心困境:当一位卸任总统持续挑战司法权威,当社交媒体将法律争议转化为意识形态战争,传统法治框架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但第二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给出了坚定回答:从曼哈顿到旧金山,从出生公民权到名誉诽谤,联邦法官们正用判决书构筑起捍卫宪法的钢铁长城。正如判决书中那句掷地有声的宣言:“在美国,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无论是总统,还是前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