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港股涨超7%
【百度港股涨超7%】9月8日午后,港股科网股持续活跃,百度集团涨超7%,阿里巴巴涨近4%,腾讯控股、小米集团等跟涨。百度股价单日涨幅超7%,与其AI业务突破密切相关。近期,其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萝卜快跑”在武汉、重庆等城市实现全无人商业化运营,单日订单量突破10万单;文心一言企业版用户数突破500万,带动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5%。市场普遍预期,随着AI大模型在医疗、教育、金融等场景的深度渗透,百度将迎来第二增长曲线。阿里巴巴近4%的涨幅,与其核心电商业务回暖及云智能集团盈利改善有关。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60%,AI相关收入占比提升至18%。腾讯控股虽涨幅相对温和,但《地下城与勇士:起源》等游戏上线后表现强劲,叠加视频号电商GMV突破5000亿元,市场对其长期盈利能力信心增强。中国证监会近期发布《关于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放宽港股通科技股准入门槛、优化再融资审批流程。此外,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科技企业上市资助计划”对市值超200亿港元的科网股给予最高5000万港元补贴,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今日交易数据显示,百度、阿里、腾讯三家成交额合计超120亿港元,占科网板块总成交额的45%。机构分析指出,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下,全球资金倾向于配置具有稳定现金流和技术壁垒的头部科技企业,而中小市值公司因业绩波动性较大,遭遇资金“用脚投票”。小米集团涨超1%的背后,是其高端化战略的持续突破。2025年二季度,小米手机均价同比提升12%至2850元,AIoT设备连接数突破8亿台。市场预计,随着小米汽车量产交付,其“人车家全生态”闭环将进一步强化用户粘性。
近期,中美科技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在半导体标准制定、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达成多项共识。高盛研报指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和将降低科技企业的合规成本,百度、腾讯等企业的海外业务拓展有望提速。日本首相石破茂辞职引发日元汇率波动,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55关口。部分国际资金从日本股市撤离后,转而增配估值更具吸引力的港股科网股。摩根士丹利测算,日元每贬值1%,港股科技板块外资流入量将增加约2.3亿美元。
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突破万亿级,百度、阿里等企业加码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25-2026年,中国AI算力市场规模将保持40%以上增速,相关供应链企业(如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有望受益。尽管政策环境整体宽松,但数据安全、反垄断等领域的监管仍将持续。例如,国家网信办近期对部分互联网平台开展“数据跨境流动”专项检查,要求企业完善合规体系。这或将增加中小科技企业的运营成本。
8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旨在遏制恶性竞争、规范平台定价行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参考材料5)。该政策被视为互联网行业的"定心丸",终结了市场对无序监管的担忧。浙商证券指出,前期因"外卖大战"等恶性竞争导致的盈利预期下调已充分反映在股价中,而政策落地后,头部平台(如百度、阿里)的合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估值修复逻辑强化。随后,8月中旬单日净买入港股358.76亿港元,创互联互通机制历史新高,科技类ETF(如恒生科技指数ETF)规模突破353亿元。香港金管局此前为稳定汇率回收流动性,但随港元汇率回升,市场预计进一步紧缩空间有限,科技股融资环境改善。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叠加国内政策宽松,资金风险偏好回升,科网股作为高弹性资产受到青睐。百度作为当日涨幅最大个股(超7%),除受益于板块整体回暖外,其自身业务布局或是资金关注焦点:首先,AI商业化加速:百度在智能云、自动驾驶(萝卜快跑)及大模型领域的持续投入,逐步进入变现期,市场对技术落地成效抱有期待;其次,估值洼地效应:对比国际同类科技巨头,百度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叠加恒生科技指数前期滞涨(8月跑输大盘),补涨需求强烈。
机构普遍认为,当前港股科技板块具备多重催化。中报披露后,部分企业负面因素已消化,而百度等公司基本面韧性较强;创业板指与恒生科技指数长期存在轮动效应,当前两者收益率差值接近历史阈值(18个百分点),后者补涨概率提升;若后续更多支持性政策出台(如数据要素、算力基建),科网股有望开启新一轮行情。
百度港股涨超7%不仅是单一企业的股价表现,更是港股科网股整体回暖的缩影。在政策规范护航、流动性改善及产业升级三重逻辑下,以百度、阿里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或持续引领板块价值重估。投资者需关注后续财报验证及政策落地节奏,把握结构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