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蓝色粮仓”:从政策布局到“科技牧海”的深远海养殖
创始人
2025-09-05 18:02:16
0

香港新闻网9月5日电 中国海洋强省广东省的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30年稳居全国首位。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2万亿元大关,其中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洋能源产业蓬勃兴起,累计装机容量达1251万千瓦,较“十三五”末猛增10倍,跃居全国第一。在这片蔚蓝背景之上,一个关乎未来饭碗的宏大构想——“蓝色粮仓”正从政策蓝图加速演化为科技驱动的产业现实。

政策领航下的“蓝色粮仓”图景

2024年11月,《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年)》正式印发,以践行“大食物观”为引领,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海洋渔业探索一条发展新路。

规划以两个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勾勒未来十年:筑基期(2025—2029年):聚焦育种、养殖、质量安全、加工保鲜与流通全链条建设,为产业夯实根基;提升期(2029—2035年):著力于调查评价、选址布局、品牌建设及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全面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沿著广东蜿蜒的海岸线一路前行,海洋产业的蓬勃活力扑面而来。从广州、江门的船舶制造,到深圳、东莞的海洋电子信息;从汕尾、珠海的海工装备制造,到湛江、阳江的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项目……广东沿海11个重点城市——深圳、惠州、珠海、江门、潮州、汕头、揭阳、汕尾、阳江、茂名、湛江已全面铺开建设。全省开工海洋牧场项目超百个,总投资额突破200亿元,已建成约600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和11个桁架式养殖平台,现代化海洋牧场初具规模。

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大省,广东率先实施深远海养殖战略,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其中海水鱼产量占全国近一半,增速创13年来新高。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广东对“科技牧海”模式的持续探索——从重力式深水网箱到智能养殖工船,一系列“海工重器”正重塑中国海洋渔业版图。目前广东省已开工海洋牧场项目上百个、总投资额超200亿元,共建设约600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和11个桁架式养殖平台,现代化海洋牧场实现集群连片发展。以抗风浪重力式网箱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深远海养殖基地建设;不断优化种业创新机制,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海水种业“南繁矽谷”;创建全国首个渔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区,加快建设智慧化、无人化、远程控制的未来牧场。

从近海面圈到深蓝“航母”的装备革命

向深蓝挺进,需要更强的装备支撑。2024年6月底,珠海首台正式产业化运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格盛1号”交付使用,采用半潜桁架结构,稳固又灵活,能抵御海上强风浪。其面积相当于7个篮球场,完全上浮时相当于5层楼高,养殖水体达3万立方米,一次性可养450—600吨鱼。这座海上重器科技感满满,不仅能全天候供应绿色电能,还配备5G智能渔业管控系统,可24小时进行水文、水质及气象探测,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设施完备,无人机起降平台实现精准投喂。

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


2025年5月成功下水的“湾区伶仃”号更引人注目。作为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标志著中国深远海养殖迈向“科技牧海”新纪元。公开资料显示,这艘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投资建造的“湾区伶仃”号深海养殖工船规模宏大,总长155.8米,型宽44米,型深24米,最大吃水深度达20米。与一般的渔船不同的是,“湾区伶仃”号水下部分并非封闭结构,而是由15根方形立柱,拼砌成一个“水下宫殿”。通过挂设渔网,隔出12个独立的养殖舱室,可同时开展多种鱼苗养殖,极大地丰富养殖类型。整船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为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游动空间,提升鱼苗活力和鱼肉品质。“湾区伶仃”号建成后,可年产5000吨鱼,是大湾区实现“吃鱼自由”的重要来源。

同时“湾区伶仃”号的智慧中枢打造出智能化“渔旅”融合的海上渔场。“湾区伶仃”号采用了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拥有20千瓦的风力发电系统,能够满足静态养殖时的用电需求,助力船舶行业绿色发展。该船还拥有两台3600千瓦的舵桨机,就像有了一双有力的“鱼鳍”,3.8米直径的桨叶能够让她自由遨游于湾区海洋。在静态养殖期间,“湾区伶仃”号还具备海上休闲功能,为游客提供垂钓、主题食宿等服务。

科技牧海:重构海洋产业生态

装备迭代的背后,是“科技牧海”理念的深刻实践。广东正以创新为犁,深耕蓝色国土:首先是在关键技术上的应用,以无人智能投喂船、水下机器人、投喂无人机等设备投入实测,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其次是产业生态被创造性重构——海上风电不仅输送绿电,更延展出“风电—制氢—甲醇—航运”的绿色能源链;海洋牧场则串联起“能源—养殖—冷链—文旅”的融合轴线;第三是标准体系护航:2025年,《现代化海洋牧场标准体系规划(2025—2035年)》发布,分两阶段构建涵盖15个环节的技术标准框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石。

科技赋能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正结出累累硕果。广东省产能实现跃升,2024年,全省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其中海水鱼养殖产量97.54万吨,占全中国近一半,增速创13年新高。代表渔业新质生产力的深水网箱与工厂化养殖产量实现3年翻番。而由于养殖空间向深远海转移,有效缓解了近海生态压力。比如综合开发的阳江“海陵岛一号”预计年产值3.8亿元;江门“湾区伶仃”号开创性融合养殖与文旅;湛江、珠海等地探索“多要素集成”,打造“海上生态综合体”,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广东样板。

从政策的高点谋篇,到装备的深海突破,广东的“蓝色粮仓”战略正以全产业链的澎湃动能重塑中国渔业版图。  (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内地五一黄金周将至 香港积极统... 香港新闻网4月9日电 内地劳动节黄金周将至,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9日召开会议,统筹一连五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