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港英时代,英国人最忌惮和害怕的事,莫过于香港的华人滋长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而港英时代管治的重中之重则是要想方设法防止中国民族主义的抬头,原因是中国民族主义在香港传播和蔓延,对英国人在香港的管治极其不利。香港在港英时期的教育课程,最能显示英国人竭力推行“去中国化”的意图和计划。由于我在港英时期的香港接受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我对英国人的政治动机和盘算颇为清楚。事实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在港英管治时期的教育课程中几乎绝迹,香港人在抗日过程中的行动和贡献绝少提及。
香港中通社图片
事实上,在处理抗日战争时,英国人蓄意把香港的历史与中国的历史的割裂。不少香港人尤其是年轻人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香港没有密切关系。英国人希望香港人相信,由于香港不是祖国的一部分,所以日本虽然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已经展开对中国的侵略,但却没有入侵香港,从而香港得以在英国的庇荫和保护下幸免遇难。不过,二次大战在欧洲爆发后,日本和英国成为了交战方,日本遂在1941年12月25日入侵香港,“香港保卫战”(The Battle of Hong Kong) 失败后,日本开始长达3年8个月对香港的占领,并实施血腥残暴统治。到了1945年,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在5月8日打败纳粹德国。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致使日本不得不无条件投降。8月30日,英国重新夺回香港,并重新实行管治。该天被英国人命名为“香港重光日”(Hong Kong Liberation Day),寓意是英国人“解救”了香港。在英国人的叙事中,香港同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参与度非常有限,而只有在英国人的护卫下香港人才得到“解救”。
然而,香港今天已经告别了“由乱及治”阶段,并进入了“由治及兴”的阶段。在新的阶段中,切实和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乃应有之义和迫切任务。让香港人特别年轻人,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全面和真确的认知十分重要。有了全面和真确的认知后,香港同胞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感也会陡然增加。
事实上,从日本侵华开始,纵然香港仍然被英国管治,但基于家国情怀和自身利益,香港同胞已经开始积极投入抗日洪流,与内地同胞并肩作战。在香港沦陷前,在日本侵占广州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后,在港英时期的香港得以保持中立,因此便成为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枢纽。香港同胞支援了内地抗战的“生命线”和后勤基地,成为了物质转运中心、资金与募捐中心和文化宣传据点。各方反日力量, 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盟军,都在香港设有情报网络并进行国际合作。
在日占时期,尽管环境极端恶劣,香港同胞的抗日行动从未终止,其中最核心的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后来改编为东江纵队)。东江纵队在香港新界、九龙地区成立了港九独立大队。该大队是香港本土唯一的一支成建制的抗日武装力量。港九大队为盟军提供了大量关于日军在港部署、军舰调动等宝贵情报,为盟军反攻做出了贡献。香港在营救中国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省港大营救)和国际友人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东江纵队是华南敌后抗战的主力之一,牵制了大量日伪军,配合全国抗战大局。三年零八个月的日占时期见证了香港同胞与内地军民同仇敌忾、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从更大的范围看,如果没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美国领导的盟军也不能够赢得太平洋战争(1941至1945),也就没有香港的“解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918事变”,而全面抗战则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也就是说,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人民已经在孤立无援的极端艰难的环境中以决不投降的精神奋力抵抗日本的入侵。中国的长期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使日本无法集中兵力进犯南洋及太平洋岛屿,为盟军最终打败日本营造了不可或缺的战略形势。
简单来说,香港同胞积极参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而抗日战争又为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和日本占领香港的结束营造了有利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投降前夕,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默许下,中国国民政府原本打算派遣军队进入香港接受日军的投降并乘机“解放”香港,让香港重归祖国怀抱。可惜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拒绝让香港回归中国,担心这会导致英国在亚洲其他地方爆发运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香港日军仍在等待盟军接收。 英军于8月30日抢先一步抵达香港,由海军少将夏悫(Sir Cecil Harcourt)率领舰队登陆,并代表盟军接受日本的投降。 9月16日,日军在香港正式投降,英国重新掌控香港政权,延续了英国在香港的管治。对此,势孤力薄的中国的国民政府无能为力,只好徒呼奈何。而香港也因此失去了回归祖国的机会。
总的来说,英国人对香港在二次大战中的历史的叙事只能说是过于片面和“去中国化”。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早已载入中国史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团结不屈的气节,也凸显了中华民族在战胜世界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贡献。在推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香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角色应该大书特书,而香港历史也应该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而认真论述,这对弘扬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构建内地与香港同胞“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