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场秋点兵,世界看中国。
明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25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阅兵仪式。他们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越南国家主席梁强,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尼泊尔总理奥利,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刚果(布)总统萨苏,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古巴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缅甸代总统敏昂莱。
这份名单看似平常,其实蕴含很大深意。在国际局势波谲云诡、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中国外交更加从容自信、游刃有余,中国力量更加势如破竹、势不可挡。
从邀请名单变化看“周边外交”
笔者留意到,这份领导人邀请名单有以下四个变化值得关注:
其一,“外国领导人”的阵容更强、层次更高、规模更大。10年前的九三阅兵嘉宾名单上,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长、副总理统称为“国家领导人”,总共30位。今年的九三阅兵的嘉宾名单上,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共25位,另有议长和副总理6位。
其二,名单排序变化。10年前的九三阅兵外国领导人名单按国家名字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排序;今年的名单上,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名字毋庸置疑的排在了第一位。笔者留意到,普京带领3位副总理10多位部长已于8月31日开启4天的“中国之行”。俄方称,普京此次访华“史无前例”。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排在第二位。金正恩以往都是出席“一对一”的单边外交活动,这是首次出席多边外交活动。这一变化释放出两个鲜明信号:一是铭记历史。中国、前苏联和朝鲜都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二是关注现实。在地缘政治乱云飞渡的背景下,中、俄、朝的关系唇齿相依、休戚与共。
其三,朝韩领导人“换位”。朝韩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外交场合“互不碰面”是惯例,10年前的中国九三阅兵,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出席,朝鲜则派出的是二号人物崔龙海。此次金正恩破例破格亲临北京出席,韩国派出的则是位高权重的国会议长禹元植。这说明,朝韩双方虽然敌对,但都非常重视对华关系。
其四,周边国家更加“亲华”。这份领导人名单显示,在与中国陆地接壤的国家中,除了印度、不丹和阿富汗,其他国家来华的都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印度总理莫迪虽然不名单上,但莫迪刚刚来中国天津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习主席与他会面会谈;此前,王毅外长还访问新德里,中印就边界问题达成了10点共识,中印关系不是疏远了,而是缓和、亲近了。再看中国两个邻国:不丹至今没有中国建交,姑且不论;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并未得到国际社会承认,也可暂且不论。
今年4月,中央周边工作会议首次召开。会议指出,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会议提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由这份领导人名单的以上四个显著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外交卓有成效、备受瞩目。
从日本搅局扰乱看“二战史观”
就在中国筹备盛大的九三阅兵时,8月24日,日本共同社爆料称,这段时间日本政府一直悄悄地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要出席中国的九三阅兵。报道称,日本政府认为中国阅兵“反日色彩浓重”,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是“过度聚焦历史”,“要避免中国主导的历史叙事在国际社会扩大影响”。
然而,日本的“公关”并没有达到任何预期效果,25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欣然接受邀请,并有多个国家的议长、政府副总理、前政要、以及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中国阅兵盛典。其中,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也将出席,说明日本国内也并非“铁板一块”。由此可见,正义的力量终究占据上风。
近年来,中国及许多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国际社会要树立正确的二战史观。所谓“正确的二战史观”,主要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其一,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二战被视为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推行极端民族主义与扩张主义引发的全球性侵略战争,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是人民追求和平与正义的必然结果。
其二,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以14年抗战牵制日本陆军主力,以牺牲3500万同胞的沈重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
其三,战后秩序的法理性。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战后国际体系,确立了主权平等、和平共处的原则,成为维护全球稳定安宁的基石。
中国举行九三阅兵,并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是弘扬正确“二战史观”的体现。
日本右翼势力试图掩盖日本侵略本质,淡化日本对亚太各国造成的巨大伤痛,甚至把自己描述成“受害者”,美化侵略历史,这是国际社会绝对不能接受和容忍的。
从这份领导人邀请名单可以看出,作为日本的近邻,亚洲国家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保持高度警惕,坚定支持中国隆重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举措。
从全球南方看“多极世界”
这份25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邀请名单,包含了有许多“全球南方”国家。比如,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
近年来,“全球南方”这个概念在国际场合被频繁提及。1926年,意大利政治哲学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了“南方问题”的概念,初步说明“南方”概念所蕴含的反殖民、反剥削、求发展等特性,而构成了“全球南方”概念的底色。
如今,“全球南方”一般是指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岛屿以及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则把“全球南方”定义为“77国集团和中国”。
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全球南方”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凸显。2000—2012年,“全球南方”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从35%提升至51%。 2024年3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的记者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表示,独立自主是“全球南方”的底色,团结自强是“全球南方”的传统。“全球南方已经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
在这份邀请名单上,“全球南方”国家领导人占了极大部分,这充分说明,“全球南方”高度认可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世界多极化、国际政治民主化,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更广泛、更鲜明的作用。
从冲破铁幕看“合作共赢”
在美国和欧洲主要大国领导人集体“缺席”的情况下,中国发出的这份邀请名单上的两位领导人名字特别引人注目: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塞尔维亚是二战的受害者和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国的“铁杆盟友”。习近平主席曾于去年5月访问塞尔维亚,受到塞尔维亚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匈塞铁路是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双线电气化客货共线高速铁路,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也是中塞友谊的象征,将于明年开通运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出席中国九三阅兵,说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中国是斯洛伐克的主要贸易伙伴,截止2023年,两国货物贸易总额达到了115.3亿美元。去年,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曾在中国进行了长达6天的访问,亲率5位部长和80名企业家组成的“超级商务团”考察中国新能源汽车。汽车工业产值占斯洛伐克全国工业销售额近一半,至2026年,一座计划由中国投资的电动汽车电池厂将在斯洛伐克建成。
斯洛伐克是欧盟成员国,也是北约成员国。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是首位出席中国纪念活动的欧盟成员国和北约成员国的领导人。菲佐能冲破欧洲的外交铁幕,这说明,“阵营对抗”不得人心,合作共赢才是出路。斯洛伐克不愿再做大国博弈的提线木偶,而是自主选择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中国阅兵是为了致敬英雄、守护和平、开创人类美好未来。透过出席阅兵盛典的外国领导人名单,世界看到了中国气度和中国魅力,看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贡献,习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深孚众望、更加影响久远。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