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8月29日电(记者 黎金良)2025年夏末,中国外交舞台上将连续上演两场重磅活动: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以及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这两场活动不仅规模空前、规格极高,更因多名外国领导人“连轴转”出席而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根据公开信息,共有17位外国领导人将同时出席两场活动,彰显出当今国际格局中,以发展、安全与合作为主轴的“东方方案”正日益凝聚共识。
这是8月29日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拍摄的吹风会现场(图源:新华社)
资料显示,同时出席两场活动的17位外国领导人涵盖了上合组织核心成员、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及部分“全球南方”重要力量,体现了中国外交“朋友圈”的广度与深度。他们分别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尼泊尔总理奥利,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
这份名单具有高度代表性。第一,涵盖上合组织“全体成员国”中的绝大多数。除印度总理莫迪只出席上合峰会外,其余所有成员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均“双会齐至”,显示上合机制内部凝聚力持续增强。
第二,突破地域界限,吸引东南亚、中东、南亚等多元地区力量。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尼泊尔、马尔代夫等国的参与,体现了中国推动“南南合作”与区域互联互通的成效,也反映这些国家在中美博弈背景下,寻求战略平衡与多元外交的现实选择。
第三,凸显“非西方阵营”的集体亮相。普京、卢卡申科、佩泽希齐扬等领导人的出席,被国际舆论视为“多极世界”支持力量的集中展现。尤其普京,在西方持续制裁背景下仍高调出席两大活动,不仅体现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固,也向世界释放“东方力量”不惧压力、自主前行的强烈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合峰会邀请名单大幅扩容,涵盖多个观察员国与对话伙伴,包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柬埔寨首相洪玛奈等,显示上合组织正从区域安全合作机制,向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际组织演进。
此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亚投行行长金立群、东盟秘书长高金洪等重量级国际组织负责人亦将与会,体现上合组织日益提升的国际认可度与制度性话语权。分析认为,中国正借此推动“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在区域层面落地,构建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为核心的新型安全观。
而将出席“九三阅兵”的国家领导人,还包括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越南国家主席梁强、缅甸代总统敏昂莱等,体现中国与周边国家及传统友好国家的深厚情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