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养老 |从试探到信任:香港长者的北上康养迁徙
创始人
2025-08-31 12:02:59
0

香港新闻网8月31日电 依托高铁“一小时生活圈”,近十万香港长者北上安家,十年增速超405%。相较于选择在香港政府的“广东院舍”养老,更多年轻、行动自如长者选择“候鸟式”跨境生活。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构建“医养结合”体系的背景下,“治未病”正成为跨境养老的新支点。深圳市老年保健协会会长李光在接受香港新闻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这种预防式健康管理,或许可以弥补香港养老体系在亚健康阶段的服务空白。”

‌“治未病”精准狙击香港长者健康痛点‌

香港长者普遍面临慢性病困扰。据香港社区组织协会2024年调研报告,40岁以下人群中约2%患有慢性疾病,而在65至69岁的人群中,这一比例激增至53%,80 岁以上则高达88%。每增加5岁,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将增加10%。香港医务卫生局局数据预测,至2039年65 岁及以上及慢性疾病人数或达到300万人。这将对香港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港大深圳医院的中医科“一号难求”。

随著越来越多的港人了解深圳,去深圳保健就医的港人也迅速增加。港大深圳医院作为深港合作三甲医院,是港人首选,其口腔科、中医科更是“一号难求”。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一季度门诊港人达 4 万余人次。

深圳就医便利度提升是主要因素,深圳多家医院制作繁体字跨境交通指南、粤语导诊宣传片,加上香港“网红” 体验分享,推动港人从零售餐饮消费转向医疗需求。

记者日前在深圳和御道中医治未病中心见到来自香港上水的陈伯,他说,每周一至两次的跨境调理之旅,已成为他晚年健康的保障。“以前在香港看骨科至少要排三个多月,这边当天就能做正骨推拿,脊椎问题控制得很好。”

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像陈伯这样北上养老的香港长者群体正日益壮大。

‌从试探到信任:跨境中医服务的十年进阶‌

港人北上寻求中医服务的历程,折射出深港医疗融合的深度演变。

因应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香港民间一直都有以清热生津、祛湿解毒的中草药,煎煮成各式各样的汤剂的习惯,蕴含防病保健的生活智慧。2025年5月14日,香港特区政府《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首次纳入中医院,针对香港长者常见病、慢性病,定制涵盖中医体质辨识、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特色服务。

“十年前第一次陪母亲来深圳针灸,开始有些担心。现在经常陪她来,因为服务好,价格不贵。”香港退休教师陈女士回忆道。当时跨境医疗尚处萌芽阶段,港人多因价格优势试探性接触。转折发生在由2023年,香港特区政府将长者医疗券使用范围扩展,跨境医疗进入快车道。

如今在深圳,中医服务的“港味”越来越浓。多家医院设立粤语导诊服务,和御道等机构在福田口岸开设志愿服务站,为港人提供体质检测和健康咨询。深圳市卫健委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为港澳人士提供了64万人次医疗服务,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罗湖区人民医院、中大八院等是服务境外人士比较多的公立医院。

“年长者不是等疾病爆发才治疗,而是从根源调理体质。”李光介绍,“香港人健康意识更为前瞻,随著他们对中医的认识越来越普遍,未来治未病的香港人比例将会大幅度提高。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CHARLS)数据库显示,发现中医诊疗对慢性病老人健康满意度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通过健康状况改善发挥中介作用。随著针灸、推拿、拔火罐等中医特色疗法风靡国际,中医治疗亦逐渐从香港长者的小范围选择变成香港年轻人健康生活的新爱好。

大湾区医疗双向流动新趋势

尽管北上就医港人占香港整体门诊比例不足1%,但特区政府推动救护车跨境互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大湾区医疗融合聚焦医护、药械、患者双向流动,目标是实现服务同质化。

在福田区“康养网红打卡基地”,瑶药熏蒸馆飘散著草本清香,壮族医师正为香港长者做筋膜理疗。这个由政府推动、和御道等机构共建的特色基地,正成为跨境养老的创新载体。

“民族医药是块瑰宝,我们引入20多个民族的特色疗法。”李光介绍,基地将民族医药引入社区药店及康养商铺,香港长者在此可体验佘族艾灸、苗药足疗等特色服务。更值得关注的是科技赋能——老人佩戴的智能手环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数据直传家庭医生;AI系统根据体质辨识结果推送养生食谱。

这种“社区嵌入式”康养模式正在深港两地蔓延。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建成智能煎药中心,为香港长者提供代煎配送服务;前海深港国际医院规划开设跨境远程问诊专区。深圳市卫健委中医药处处长刘冬云透露:“‌深圳正构建‘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未来三年将实现社区全覆盖‌”。

随著《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的推进,深港医疗资源加速流动。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深圳起草的中医药ISO国际标准正为香港提供参考。

记者同时观察到湾区呈现出双向就医趋势,港人北上进行基础治疗,内地患者南下香港寻求疑难杂症诊治,如养和医院2023 年通关后内地患者增多,体检预约排至 7 月下旬,病床使用率超 80%。

从跨境医疗支付破冰,到康养社区共建,再到中医药标准互认,这条养老之路的背后是大湾区民生融合的深层脉动。当香港长者们在深圳社区打著太极、喝著养生茶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跨境养老新图景正逐渐清晰。  (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内地五一黄金周将至 香港积极统... 香港新闻网4月9日电 内地劳动节黄金周将至,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9日召开会议,统筹一连五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