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8月29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王丰铃)中国商务部28日证实,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率团24日至27日访问加拿大行程结束后,将赴美国华盛顿会见美方相关官员。此次会晤可能涉及哪些议题?中美各自筹码有哪些?
港口货物 图源:新华社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中方愿与美方一道,继续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共同维护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美国财长贝森特称,此访属技术讨论,并非正式谈判。美中贸易关系复杂,所有议题都会摆在谈判桌上,双方均慎重看待。预计10月底或11月初再与中国对等官员会面。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29日对香港中通社分析,中美或各自再让一步,谈的内容非常多,且议题动态化,除了贸易谈判,亦或涉及出口管制、科技领域合作、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国或加入留学生、美国市场对中企公平开放等关联议题,美方也可能加入芬太尼等非关联议题。
余凌曲认为,中美在留学生、飞机零部件供应、放松芯片管制方面或相对容易达成共识。美国飞机零部件提供商需要扩大其产业优势。美国人工智能需要华裔及中国留学生人才,中国相关产业也需要美国基础研究优势。此外,随著中国高端芯片自给自足能力增强,美方或进一步放松出口管制,以确保美国芯片厂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支撑其大规模研发投入。
中美自8月12日起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此前中美多轮贸易谈判,外界认为芯片是美方手中筹码,稀土是中方谈判底气。不过,中国芯片正加速国产化,涌现寒武纪、华为、燧原多家GPU(图形处理器)研发企业,寒武纪股价近日更一路高涨。美国则启动新稀土矿,由国防部入主本土唯一矿商,欲打造完整稀土供应链。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又称,美方牌多,飞机及零组件是对抗中国稀土的关键产品。
余凌曲指出,中美在芯片、飞机制造等多领域供应链高度契合,中国对美出口制造业产成品,美国对华出口农产品,美方很难透过关税或出口管制让两国断链。且如芯片领域,双方优势正在发生动态变化。至于稀土,中国稀土产业链最健全,可供工业直接使用,从经济和效率角度来看,美国稀土无法取代中国稀土,仅能作为备用。“各国资源禀赋不同,通过综合国际竞争,形成各自在国际产业链的位置。违背市场规律只会带来更高额的通货膨胀和产能过剩。”
“中美贸易谈判是综合性谈判。除了‘对等关税’,还包括出口管制、供应链等附加条件,相关议题会不断加入。未来中美谈判或会相当漫长,谈判将常态化进行。”余凌曲说。(完)